语文指导教师
祝克腾,中学语文一级教师,青海湟川中学语文名师。
一、
阅读的总原则是“大处着想,小处着眼”。阅读考查的首先是理解能力,所以一定先要通盘读懂文本,形成整体概念,再去阅读题干,寻找突破点。应坚决反对先读题干,“带着问题去阅读”的做法,往往会费时费力,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从而误入陷阱。
(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应当根据复习时老师的要求圈点勾画,既有助于自己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和重点理解,也为后面做题节省时间,便于更准确地找到对应点和甄别答案。在辨析时要先大后小,熟悉设题陷阱,从而快速高效地找出正确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此题历年难度都不大,客观题需要的仍然是阅读时的细心与辨析答案时的认真,重“意”优于重“形”,不要掉入同义转述的陷阱即可。而主观题要明了出题意图,看懂题目要求,找准对应点,力求不要遗漏得分点,特别是“相关链接”部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此题今年改为必答题,“恐慌”恐怕会成为最大障碍。其实不管是小说还是散文,都不会难到读不懂无法理解的程度。关键是要去体会它的一些言外之意,深层意蕴,不能与实用类文本等量齐观。同时,应当熟悉相关的术语名词,例如,小说的要素,艺术手法的各类等,这些不仅是答题的得分点,也是答题的思路所在,全面思考问题才能无限接近标准答案。
(四)文言文文本阅读
破除畏难心理,并结合第三小题选项,大体疏通文意。不管是哪一道题,都要回到文本,结合上下文,厘清人物事件,注意年号变换、官职变动等,准确识别与原文不符之处。翻译更要全面考量,理解当时情境与事理,做到文从理顺,不要出现硬译人名官职之类的低级错误。
(五)古代诗歌文本阅读
熟练掌握诗歌范畴的大量概念术语,结合诗题、意象、诗眼、附注等,全面把握诗歌意境情感,不要先入为主,切忌以偏概全。紧紧把握诗歌情感这一主线,辨明误区。主观题作答,要术语优先,思考要多层次多角度,答案要规范明晰。
二、作文
(一)审题立意
应对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要牢记“一点四面”的核心,从整体指向和情感倾向出发,找准立脚点,找出自己认识较为深刻,材料储备相对丰富的方面,全面展开思考与论述。切忌求偏求怪,标新立异,违背普世价值观,挑战社会底线。
(二)表达
形式上应当做到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乱涂乱抹,段落容量适当,给人眉清目秀之感。内容上应当打造亮点,在深刻和有文采上下功夫,争取让阅卷老师被你的作文吸引更多目光,就一定会有一个好的分数回报。
数学指导教师陶世元,中学高级教师。曾获第五届“卡西欧杯”全国高中数学讲课比赛一等奖、西宁市“优秀教师”、西宁市“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在青海湟川中学担任高三数学教学工作多年。
第1招:提前进入角色。进入考场的前后,主要是做好心理准备、物质准备、体力准备和发挥准备。
第2招:迅速摸清“题情”。接过考卷,先认真填写姓名、学校、准考证号、座号等,须看清解题的要求,试卷页数是否齐全,卷页是否配套,印刷是否完整、清晰。
一份试卷,相当于一份学科复习提纲,有了试卷的全貌认识,可使我们有机会从整体结构上获得积极的暗示,便于从学科的知识体系中产生联想,激活回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效率。
第3招:顺手解答。大致了解一下试题分量、难度后,顺手解答一眼看出结论或经过简单运算即可做出的客观题。而只要很快做出一两道题,情绪就会很快稳定下来,并且“旗开得胜”的喜悦还有一种增力作用,能鼓励自己更好地发挥。
第4招:先易后难。按照题号顺序审题,会一道就做一道,一时不会做的就先跳过去。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则使自己很快进入答题状态,二则随着答题数的增加,心中越来越有数,智力操作效率将越来越高,难题或许不会再难了。一定要防止“前面难题久攻不下,后面易题无暇顾及”,影响情绪,也影响成绩。
第5招:审题要慢,书写要快。题目读两遍,慢审快解(题目看仔细,想清楚再解题),最好能做到一次性准确。先从容易的做起,因为一开始就觉得顺利,可使自己心情放松,利用有利的感觉推向“下一题”,能引起“自信”的连锁反应,有利于情绪的稳定。
第6招:立足中下题目,力争高上水平。就像奥运会比赛,关键不是破世界纪录,而是得奖牌。要确保基础分,拿下力争分,不丢零碎分。
第7招:立足一次成功,重视复查环节。
第8招:解题程序。从条件发出的信息,预示可知并启发解题手段,从结论发出的信息预告需知并诱导解题方向。
第9招:模式识别。对高考解题来说,“模式识别”就是将新的高考试题化归为已经解决的题。有的试题直接取自教材,或为原题,或为类题,或为类题习题改编,或为几道题目、几种方法的综合与开拓,少量难题也是按照课本内容设计的,在综合性、灵活性上提出更高要求。
英语指导教师潘智渊,青海湟川中学英语高级教师。曾荣获西宁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并主持湟川中学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深受学生的尊敬和喜爱。
1.合理安排时间。要本着先易后难,容易的题绝不“大意失荆州”的原则,步步推进,一以贯之。
2.书写要清晰,尽量不要涂抹。
3.答题要规范。每道大题的前面都有答题规范的详细说明,对于规范性有“前科”的同学拿出样题再重温一下,千万不要在这方面失分。
4.阅读要灵活。在最后的这几天,与其寻求“诀窍”,不如熟悉常用单词。一般来说,寻找信息的文章(如广告)无需通读,只要按文索骥,一一对应。阅读总的原则是找到关键词(题干中提到的关键词)并且发现关键词和文章相关部分的联系。
5.七选五重条理。一般来说,七选五大都是指导建议类文章,这类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上下文非常重要。所以,同学们先通读题干,如果感觉理清有点困难,可以把题干的中文意思大致写一下,然后套到合适的空内,填完后,务必把文章通读一遍,看是否合理,通顺,全面。
6.完形填空要推敲。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整篇文章的语气,风格和走向。切忌以自己想当然的看法取代文章作者的看法。做完完形后,需要通读文章,看文章语气是否贯通,自然,对晦涩处要推敲再推敲。
7.语法填空要注意句子结构。语法填空的难点在于动词,特别要区分所填动词是谓语动词还是非谓语动词。一般来说,非谓语动词常考作定语或者状语的情况,这两种情况又要区分动词的ing形式和ed形式。如果是谓语动词,又要特别考虑时态和语态的正确使用。不定式的考查一般是用在形容词之后(如:Thebookisdifficulttoread.);或者作定语(如:Hiswishtobuya澶撮儴鐧界櫆椋庢摝浠涔堣嵂鍖椾含鏈夋不鐤楃櫧鐧滈鐨勫尰闄㈠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xingxing.net/xhdsbjj/6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