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你对它爱理不理
现在的它你高攀不起”
除了爱情之外,还有什么?
那小编只能说,是房价了……
那一年,我们还没有“买买买”的意识
我们大胆设想一下
如果让时光回到17年前,也就是年
那个时候你又在干什么?
公元年
这一年被称为千禧年
也是20世纪最后一年
中国人民满怀希望地迎来了新世纪的曙光
那一年
房地产价格走出低迷状态
开始呈现回升势头
西宁房价—一平
稍微远一点的元一平
那个时候没听说有什么买房的人
也没有满大街的房地产广告
西宁住房变化史住房1.0时代棚户区平房
时间:改革开放前
特点:狭小简陋环境差改革开放以前,西宁人的住宅大多以棚户区平房为主。有些平房是砖砌的,有些还保留着土木结构。
由于当时的收入有限,而且受计划经济制约,就算有钱也没处买修葺房屋的建筑材料,人们几乎没有改善自己居住条件的的意识。一家人睡在一张炕上都很常见,土木结构的房子建筑简单,漏雨时有发生。最糟糕的是冬季需要用烤箱取暖,睡觉经常会遭受煤烟袭扰,一不留神还会上演煤烟中毒的悲剧。
住房2.0时代筒子楼
时间:70~80年代
特点:拥挤私密性差(东大街)
到了70-80年代,西宁市民的居住记忆是——筒子楼。一条长走廊串连着许多个单间。因为长长的走廊两端通风,状如筒子,故名“筒子楼”。筒子楼”面积狭小,每个单间大约有十几个平方米的面积。卫生间都是公用的。曾经有无数的老西宁人在筒子楼里结婚生子,奏鸣着锅碗瓢盆交响曲。
住房3.0时代老小区
时间:90年代
特点:私密性增强但厨卫空间小(南小街)
70年代一张床,80年底一间房,90年代要厅堂。
年的西宁,社会上公开卖的商品房很少,很多人仍然在等待着福利分房,对买房子根本没概念。但是已经有赚了好几桶金的先富起来的人他们更愿意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
住房4.0时代多层大房
时间:年以后
特点:面积大、生活布局更合理70~80年代住房分配制度的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设计建设住宅与使用需求成矛盾。功能分配不合理,厨卫面积过小,储藏空间不足。
住房5.0时代高层社区
时间:年以后
特点:社区化管理、整体居住环境提升城南新区、海湖新区等区域化特点更加明显,报纸上的楼盘广告几乎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西宁房价呈现质的飞跃。市民告别了买房仅仅为满足居住的时代,人们开始追求服务更完善的高档社区化住宅。
那一年
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
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青海地区在此范围内
那一年
国务院批准将海东地区的
湟中县、湟源县划归西宁市管辖
两个县的加入让西宁这个大家族更加壮大了
那一年
“在大十字天桥见面”
“我在大十字天桥等你”
这两句话几乎每位西宁市民都说过的
大十字天桥于上世纪90年代末建成
年命名
在过去十几年时间里
已经成为市民心目中的标志性地名
那一年
西宁能洗澡的地方很少
西宁浴池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脏乱差”
但每次去几乎都是人满为患
现在的西宁浴池▼
那一年
水井巷是西宁里最热闹的商业街
号称西宁市"日进斗金"的寸金之地
千年“水眼头”,百年水井巷
作为城区最热闹的商业街
水井巷现已成为外地游客
来西宁旅游的必到之处
如今的水井巷▼
那一年
伴随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
青海电视台与湖南电视台
就青海卫视频道项目合作
达成协议并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
此项合作开创了体制内电视媒体跨区域深度合作的先河
青海卫视节目也逐渐全新改版
给大家献上了一份视觉大餐的厚礼
那一年
青海大学
被国家确定为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高校
越来越多的学子来这里求学
那一年
西宁还没有6车道、8车道
主流交通工具还是公交车
大街上私家车也没有现在这么多
交通也不像现在这样便利
那一年
没有万达、新华联、力盟步行街
和妈妈一起逛的最多的是
小商品批发市场
买到一件新衣服时
都会和小伙伴“炫耀”好久
那一年
西宁街头上还可以见到不少手艺人
弹棉花的、蹦爆米花的、剃头刮脸的...
现在我们的生活变好了
他们却渐渐地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
那一年
西宁还没有那么多美食
许多80后的记忆
还是酸梅粉、冰棍、跳跳糖
……
现在想起来还会流口水
那一年
网络还没有这么发达
每晚一过十二点
电视画面就会“哔~~~”
多少西宁人的夜是看着这个画面入睡
那一年
想着拥有一部高级手机
“左手诺基亚右手摩托罗拉”
如今它们都退出了主流
那一年
台式机进入了家家户户
电脑游戏也丰富了很多
那一年
我们打电话主要通过电话卡
有阵子流行电话吧
一间屋子,摆满了电话机
每次去打电话,一不留神就能听到许多小秘密
那一年
还没有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多少钱北京白癜风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xingxing.net/xhdsbjj/6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