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强,年生人,习诗20余年,青海代表诗人之一。曾做过十年炼铝工人,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作家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海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为西海都市报副总编辑。自年起,有诗歌、小说、随笔见于《花城》《世界文学》《人民文学》《上海文学》《诗刊》《绿风》《诗江南》《青年文学》《中西诗歌》《汉诗》《青海湖》《中国诗歌》《西湖》《诗潮》《诗林》《诗歌报》《诗歌月刊》等。著有诗集《穿过》《植物园之诗》《昆仑书》等。有作品入选三十余种国内诗歌和散文选本。获青海省第六届文学艺术创作奖,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植物园之诗
树
我见过繁盛的美,但衰败比美更繁盛
在枯枝碎叶的版画中,蝉声早就褪色了
天黑得那么快,睫毛上光忽地一闪——
只剩树木站在那里
剖划空气,硌疼夜的腹部
仿佛她们不在乎
仿佛世界还新鲜
悬
一只头颅肿大的蚂蚁
紧抓大丽花的叶缘
微风荡漾,左摇右晃
指抓之上是虚空,腰尾之下是深渊
而凝聚了半生的雨滴
就要晶莹地冲撞面颊
一次,我梦到这个场景
满头大汗,四肢冰凉
一次,在人群里听到锯齿般紧密的呼喊
确定是幻听,指缝却渗出血线
这一次,太阳正在压迫树岔
你的背影恰巧擦过街角,杯皿破碎——
带着泼尽一生的猛烈
蚁
一只蚁
在我铺设的落叶迷宫
晕头转向
慌不择路是种古典的美啊
而那遗忘的南方的蝉鸣
突然贴在蚁的触须上
慌不择路的锐声,慌不择路地
撕裂记忆,穿透南方
在盛满沙粒的戈壁
一个人弹尽粮绝
一只蚁
正把树叶踩踏得粉身碎骨
一只蚁
已经没有血,没有泪,没有体液
一只蚁
一半成了树叶的皮屑
夜
一个人走进夜里
看,夜色分开
然后闭合
植物们窃窃私语
听,那刀切般的肃静
这浓烈的瞬刻是我的
这清凉的瞬刻是我的
这有点矫情的瞬刻是我的———
一个人毫不矫情地隐没在夜里———
……可以重复的迷醉
却有点像初恋
雹
水站起来
水飞起来
坚硬的水
乌云堵住窗口
园内果树肃然
狂躁和颓闷
瞬刻的毁灭感
鞑靼人马蹄猛烈
电影里纳粹皮靴
金圆券落满上海滩
一九六零:果然的荒凉年份
时时刻刻,年年月月
紧张的蝼蚁缩紧触角
已经到了七十年代
二十一世纪已经降临
三个孩子眼神慌乱
一位母亲的抑郁症
濒临发作
暗
褐色的暗
从辽远的群峰飘到阳坡
在扇形的坡面停顿片刻
跌落树冠
褐色的暗
真像你脸上的光斑
沉着地闪耀
从树冠流到树干
向下,向下
踱着方步的巫师
咬紧牙关的钟表
悄无声息
从植物的叶、花、茎开始
从石头的躯体开始
从你的内心开始
秋天来了,秋天来了
轮到你想起
轮到你忘记
归
秋风劈头盖脸
秋雨分崩离析
允许你短暂飘摇
命令你随即回家
这是天空反悔的时段
这是母亲招魂的季节
湿重的树叶翻滚
还剩那么几片,变作牙齿,咬紧石阶
黏稠的魂灵撕扯
还剩那么几个,躲在相册抱头痛哭
秋天的树林自焚———类似史前遗迹
满目都是烧焦的蝴蝶
一只甲虫举着盾牌,爬过水洼
就这样活着,还是算已经活过?
一代代爱恨情仇
一遍遍重返人间
影
黑乎乎地落在地上
像一堆堆潮湿的棉被
灌满困苦的人间滋味
失去立体和纵深
树影———被施予魔咒的内心
古怪的形体套进专制的制服
这个秋夜
行人偶尔露头,面孔一闪而过
微光刺痛漂流瓶的羞怯
拽紧那些不断跌落的梦境
肋骨弯曲,腰身分崩离析
却迟迟听不到着陆的闷响
而你正是树和影
正在卧倒和观看
你们都是被选中的梦魇和光线
你们都是石头和汁液
你们走来走去,光线切剪树影
听听你们欢快的撕咬,听听你们破碎的呻吟
细密的亮,细密的汗水,分开黑夜
树影在迟疑中裂缝
绿芽顶裂硬壳
细软的茎,互生的花
每天都在剧烈地上演静默的武戏
主角就是你们,主角只有你们
鸦
一颗颗白嘴鸦挂满枝头
在波浪般的寒风捕捞二月
缩着身子狂饮
打着颤栗梳理
一粒粒黑色炸药双颊陷落,内里激越
急欲挣脱自己,果实听候飞行
枝条紧张地抓捆她们的趾爪
残雪警惕地闪避来自肉体的微热
翅膀一秒钟之内就要暴动
首级顷刻在深蓝天宇燃烧
这样的情景多少世纪视而无睹
眼睛拒绝摄录疯癫的乌鸦
你会把她们当作再生的使者?
你会记住她们来自远古冰层的神情?
斜光把鸦群的影子扔在雪地
撕心裂肺的号叫陡然把冷寂放大
似乎无关血液,似乎寒夜短暂
春天如约而至,春天鹅黄淡绿
顿
从瞌睡里
秒针艰难地拔起泥靴
旋即跌入下一场昏迷———
谁屏蔽寒苦、屠杀、号叫
谁为飞沙走石留白?
大地禁欲的美德
冬天辨证的哲学
——非得那么一顿,才会畅快
——头颅落地,繁花似锦
雪
雪,密不透风
封住仰面观望星辰之人的喉管
继续攀爬,继续呼啸
直奔更高的山峦
隔着玻璃窗,你的面颊肌肉痉挛:
无所顾忌,永不罢休,不问结果
清凉的白带着杀人的红
埋住伤口和哭泣
升高,升高,脆薄的骨屑要抓住月亮!
狂暴的诗意逼人崇拜。
血瞬间高热
即刻更冷
灼
灌入耳鼓的啼哭、号叫
越来越少。浓黑也会越来越亮
越来越薄,越来越细
瘦成一根钢针,却越来越软
黏糊糊的梅雨,雨里黏糊糊的歌声
催人低眉俯首,劝人酒足饭饱
泪珠反而越来越重
青铜的颗粒,身裹奴隶制的绿锈
金属的锐利和钝感,泥土的深广和迷茫
凝缩大海的苦闷———
却又带着年老妻子般的温情———
在你的昏睡中,在你臃肿的眼角
迟缓地爬出
一滴泪看着你
一滴泪包容你百年的梦呓和波涛
夜,醒着和梦着一样冰凉
泪,挂在嘴角或藏在心里一样灼人
线
穿着乌黑铠甲的大神坐在云朵俯视。
眼神就像冰川刚刚消融的第一滴水。
黑亮的面容,黑亮的眸子
衬得群星明亮,光流彩溢。
紧紧依偎。
在一个坡面攀援,竟然也有时间的深度
神话的高度。
一根丝线紧贴一根丝线
细密纠缠,互为梯石
托扛举推,本能地绕过沼泽巨石
似乎跌跌撞撞,却又暗合法度
线像流水,丝如河道
从第一滴到千回百转
渐成金黄灿烂,大地的气度。
谁不在这幅锦绣之中?
迷恋如此深远。
乌黑大神正在天宇俯视。
你我面目相同,却又迥然有别
在这彩色的长征中互递体温。
我们的呼吸有着冰川的晶莹。
在你的眼中,我的肺叶张开,像一对翅膀
两扇窗户,一双小手。
无声的情话,有着心脏的渴热。
爱吧,缠绕的丝线,高踞的大神
无论是在堆绣中,还是退后欣赏时。
欢喜万物。
陈东东(诗人):
如果说《昆仑书》这本诗集是郭建强写作的整体呈现,那么其命名,正显露郭建强的诗心所系。诗集开篇的十二颂,则起调般规划着他的诗歌音势。那确然有一种仅属于高原的嘶鸣和沉郁——“你秉持你光明的名义/我紧握我黑暗的权力”——诗集里这看似简单实则扭结的两行(它们构成完整的一支颂歌)或许定义着嘶鸣和沉郁的态度。那是关于其昆仑的,也是关于其诗心的。郭建强的抒写,因而时时现出象征化乃至符号化了的“我”和“你”的缠斗和羼混。这本诗集的可读或难咽,大概都缘于此。
韩作荣(诗人):
郭建强的诗,一组写植物园的诗,其实写的是情感的遭际与内心的刀切、撕裂般的疼痛感。其语境是秋天的衰微、破败,语调低沉、灰暗。落叶、蚁的触须、夜的隐没,以及漂泊不定的云,秋风的剪刀下含血的呼喊,似乎一切都在暗夜中沉寂。诗人细小的触觉感知着痛切,是所谓“一叶知秋”式的写作。
燎原(诗评家):
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中国诗坛,一直有这样两种声音轮番性地出场:一种是对于诗人现实白殿疯是怎样确诊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xingxing.net/xhdsbjj/6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