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获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10月26日,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颁牌仪式在安徽省铜陵市举行。仪式上,文化部、财政部授牌西宁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指:结合当地实际,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在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如何形成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广覆盖、高效能,为构建基本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实践示范和制度建设经验的地区。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文化部、财政部在“十二五”期间共同开展的一项战略性文化惠民项目。这项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各地研究和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为同类地区提供借鉴和示范,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经过严格的申报、评审、公示等程序,年5月,第一批创建示范区(项目)名单公布,共有31个单位获得示范区创建资格。经过两年的创建,年9月,第一批31个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通过验收评审,获得示范区称号。第一批31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包括青海省格尔木、北京市朝阳区、河北省秦皇岛市、辽宁省大连市、吉林省长春市、福建省厦门市、湖南省长沙市、广东省东莞市等。

在26日的颁牌仪式上,包括青海省西宁市、浙江省嘉兴市、河北省廊坊市和重庆市北碚区等32个市(区)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西宁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于年11月取得创建资格以来,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的要求,利用两年(年—年)时间,依据《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西部)》,根据西宁市地域和人口结构特征以及现阶段文化服务方式的多元性,形成了符合西宁实际的“4+4”公共文化服务模式。

自“创文”开展以来,在西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文化新闻出版厅的有力指导下,西宁市各成员单位的协同努力,各项工作有声有色,取得了显著成效。值得一提的是,西宁市在文化服务方面做到了统筹城乡,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全面升级,并打造出了许多文化品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在今年4月份的验收中,国家检查组认为,西宁市在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了具有西宁特色的示范区创建亮点,包括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文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旅游融合发展;跨区域文化交流合作:“家庭书箱”阅读推广项目;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据悉,在获授“示范区”匾额后,西宁市将进一步加强宏观政策研究制定,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强化四级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品牌活动建设,持续增强队伍建设,扎实巩固创建成果,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建立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储备库,分年度实施一批影响大、见效快的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出台和促进民办博物馆建设的具体办法措施,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和交流,不断增强城市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品位。

来源:综合中国文化报、西海都市报作者:王学思杨健

编辑:孔令磊责编:马振龙









































北京哪里有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手术费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xingxing.net/xhdsbjj/43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