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都市报医院优质服务再上

手指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974586.html

《武陵都市报》报道:

医院:优质服务再上新平台

新闻导读:

古往至今,对患者恒之持有“仁爱”之心,是医学的核心要素,黔江医院的优质服务润物细无声,在细微地方处处体现,让不少患者有“到了医院如同到了家”的感觉。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只寒”,这是医院近千名医护人员用18年的每个日日夜夜一如既往坚持的结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近年来,黔江医院又举全院之力,大力推进高端服务、特色服务、特需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使全院优质服务再上新平台。

视窗一:没有陪伴可以放心输液和睡觉

4月21日,回到秀山清溪场镇凉水村的老家待上一个星期之后,老李再次来到黔江医院肿瘤内科。这一次,他是专程来接老伴回家的——再过两天,他的老伴就将要结束一个疗程的治疗,可以暂时回家休养了。

老李的老伴今年已70岁,如今在病床上看起来还蛮有精神的她,其实得的是一种人人谈之色变的疾病——“癌”——在医学上,医生们更习惯用“肿瘤”这个专属于医学的专业词汇来替代这个象征着绝望的字眼。

一个月之前,老李陪伴老伴第一次从秀山来到黔江医院进行放化疗,要住上一个月的院。他们被安置在肿瘤内科一个五六十平方米的大病房里,这里还住着其他几个病友,他们患的病大同小异,均带有“肿瘤”二字作为后缀的疾病诠释。大概是同病相怜,病房里的人们只用了几句话就渐渐熟络起来,老李爱帮忙、爱热闹的个性也使他认识了几乎每一个病友、每一个医生和每一个护士。但一个月的相处下来,老李渐医院的不一样——医生和护士对待每一个病人都是发自内心的热情、亲切和真心,尤其在细节上对患者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治疗,病友们对医护人员给予的评价是高度一致的满意。

“输液时,我可以放心的睡觉”。老李的老伴说,护士按时巡查病人的病情,输液根本不用喊,护士就会及时前来换药,不仅如此,做放疗的李江医生一直以来的牵手服务和放射治疗,还有护士罗欢时常给予的鼓励和健康指导也让她感到十分满意,“虽然我得的病是癌症,但我很有信心战胜病魔”。“在病魔面前,亲人只给予了我陪伴和鼓励,医护人员给予了我全部”。这是老李的老伴给予肿瘤内科医护人员的最高评价。因此,老李前不久放心地回了秀山,肿瘤科的护士不仅对他老伴的衣食住行全权负责,晚上还陪伴在床旁唠家常,“我觉得非常踏实,比我自己的老伴还照顾得更好”。

“我在家里还每天接到医生和护士的电话,向我报告老伴的病情”。老李说,“有这样高度负责的医生和护士,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医生说——

“肿瘤患者更需要医护关怀”“肿瘤患者不仅要经历疾病和放化疗带来的痛苦,更大的痛苦其实来自于心理压力的煎熬”。黔江医院肿瘤内科袁光金博士说,肿瘤疾病治疗周期长,痛苦大,患者往往失去信心、精神萎糜,甚至于放弃治疗,“作为医护工作者,当患者面对疾病产生恐惧、惊慌等情绪时,我们首先要从心理上舒解患者的压力,让病人重拾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希望,还要从医护关怀入手,与病人做朋友、做亲人,从治疗和护理的方方面面尽力给予照顾,争取让病人少受痛苦”。

视窗二:一个送不出去的“红包”

蔡某,河南洛阳伊川城关镇人。今年3月,蔡某携子来黔江玩耍时,孩子不慎外伤导致左侧股骨骨折,在黔江医院医院住院治疗。

在黔江医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下,孩子很快就要康复出院。感慨于医院医生护士的技术和服务,以及对病人认真负责的高度责任感,蔡某总想找个机会好好感谢一下。机会很快来了——趁着骨科医生崔增军查房时,蔡某悄悄把元红包塞到医生的兜里。就在他觉得自己的那份“谢意”已经送达的时候,护士长庞晓琴前来告诉他,崔医生已经将元钱送到收费室,打到了孩子的住院帐户上——送出的红包一转眼就还了回来。

到底怎么样感谢他们呢?蔡某琢磨了几天,又想着寻找机会请医生和护士们吃饭,没想到还是被拒绝了。

转眼就到了孩子出院的时间,医院骨科的医护医院门口。趁着医护人员不注意,蔡某又悄悄将元钱塞进医生的口袋里,他想着马上就要回河南了,这回这钱可退不回来了吧。

果然,医生发现后马上跟他取得了联系,他表现得很坚持:“我已经上车了,这些钱只是表达谢意的一点小小心意,不能收回”。

眼见不能亲手将红包还给蔡某,医生决定将红包交给院部,按院部的指示他们又把红包以寄信的方式寄到了河南——最终,这个红包还是没能给出去,最后又回到了蔡某的手里。医德共济、厚德行医。记住,在医院,医德医风是医生护士们牢牢守护的底线,给医生送红包被拒绝的事情比比皆是。

医生说——“最好的感谢莫过于患者的肯定”“医德是医院立院的根本,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医院书记兼院委会主任姚家文介绍说,医德医风归根结底就是以百姓健康为出发点,让百姓满意为落脚点,拒绝“生、冷、硬、顶、推”等违反医德医风的不良现象,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非要说感谢的话,对医护工作者来说,最大的肯定来自于患者的信任、鼓励和支持”。

视窗三:给老年患者家庭般的温暖

人一旦上了年纪,器官功能出现障碍,不仅身体的抵抗力逐步衰弱,活动能力降低,协同功能也跟着逐步丧失。老年人不仅患病比年轻人多,医治起来啊还要顾忌高血压、冠心病等多器官高危疾病。

这不,黔江医院老年病科开科还不到一年,慕名前来这里静养、治疗的老人就多了起来。家住酉阳的91岁高龄老人黄令泽,在这里住院期间,他所看到的以及亲身感受到的,都是医院医护人员照顾老人、服务老人的一幅幅温馨画面。让黄老真正认识到医院服务细节的,是一次泡脚的体验——十几名老人坐在大厅的椅子上,护士们端上一盆盆水温适合的热水,帮老人们集体泡脚,“这是担心我们身体差,为我们设身处地的着想”。

小小的一个个细节,拉近了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距离。黄老在住院时还看到,这些医护人员不仅为老人们无微不至的治疗和护理,还经常跟老人们一起聊聊天,说说话,解解闷;当发现有老人独自看病时,必定会有护士走上前去,牵住他的手,扶着他去找医生……

黄老甚至产生了一种错觉——医院,更像是专门服务老人的“老人之家”。在这里感受到了温暖的他只用几天就治好了腔隙性脑梗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留下了一面“医生医德高尚,护士温柔亲切”的锦旗。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医院老年病科里发生。其实,老年病科自开科伊始,就以家为主题,以让老年人感受到家的温暖为宗旨,先后提出了“感动服务”、“牵手服务”等一系列高端、特需、特色服务。

医生说——“照顾老人多一点耐心和孝心”老年人行动不便,在生活上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医院老年病科护士长何晓芳说,对于老年人的治疗和护理,和一般的患者要进行“区别对待”。

“老年病往往病程长、疾病多、恢复慢,而且老年人身体条件不好,往往需要更加细致的护理”。因此,治疗老年病不仅靠医生,还必须有护士精心照料,无论是出于“尊老”的传统美德,还是医护工作者“仁爱”的医德品质,对老年人的关怀必不可少,需要对老年人多一份耐心和孝心,“尽力给老年人营造更好的治疗环境,不要让老人产生思想包袱”。

结束语:患者的满意度从何处来——从细节中来。医院的优质服务在细微地方处处体现,竭尽所能为患者提供最优质、最便捷的服务,这便是百姓患者对医院最大的“信任”和“满意”。(摘抄自年4月29日武陵都市报第9版记者朱泓宇文/图)

图为:护士为饮食不佳的病人喂牛奶。

点击标题下面的重庆黔江医院可以一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xingxing.net/xhdsbjj/126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