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画是由农民自己绘制、表达内心良好愿望的一种通俗画。青海大通和湟中的农民画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又贴地气,早已被列入青海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春佳节,奉上青海大通和湟中农民画若干,让我们在这些充满乡土自然气息的画作中,体味不一样的青海年味儿。
草原狮子舞迎新年
安昭舞迎新年党明汉
吉祥鼓鐈新年党明汉
火跃人欢晋生旺
庆丰年晋生旺
唱着大戏过新年党明汉
《古磨春景》
《撒搅团》作者/朱广成
灶膛里,柴火正旺。两位穿着尕布鞋、花棉袄的农家大嫂,一个正将擀面杖伸进锅中搅动,另一位怀抱盛满碗豆面的升子,不断将面撒入锅中,豆面搅团的香味溢满厨房,乡村的“年味儿”顺着搅团的清香冉冉升起。
《炉馍馍》作者/朱锦忠
一鏊金黄金黄的“炉馍馍”又要出炉了!两位土族大姐正小心翼翼抬起布满火灰的大鏊盖。这“炉馍馍”可是农家过年前必备的“年馍馍”,已经出锅的“炉馍馍”如金黄的花朵开放。其间土火锅、水缸、蒸笼、木桶、罗儿、铝锅……这些亲切的老物件牵扯着每个人的乡愁。
《庆丰年》作者/朱锦忠
八位面目俊朗,身形彪悍的小伙子动作各异,将一条盘曲的彩色长龙舞得上下翻飞;擂鼓的、打镲的、吹奏的,劲道十足;“胖婆娘”、“拉花姐儿”……各类社火人物甩起红绸、舞起灯笼、摇动绸扇。尺幅之内,这22个不同人物把画面装份得热闹非凡,浓浓的“年味儿”伴随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吉祥新春》作者/朱锦明
雄狮起舞,鞭炮齐鸣,大红灯笼成排高高挂起。土族阿哥和阿姐身着艳丽的服装扭起了秧歌,羽扇摇动,灯笼舞起,一个神采飞扬,一个粉面含羞。新时期农民的幸福生活伴着新春的雪花飞出画面。
《喜闹新春》作者/史家星
社火中的“胖婆娘”踩着高跷,怀抱儿子“火神保”与丈夫一起对舞起来,飘飞升空的绸带、锣镲、烟袋、烟锅、跳跃的火苗儿与“胖婆娘”两人夸张扭动的舞蹈动作一起冲击感官,乡村百姓的快乐生活和着浓浓的“年味儿”扑入眼帘。
《闹元宵》作者/赵宏海
一轮金黄圆月背景下,身着民族服饰的人们正在跨越一个个燃烧的火堆,这是正月十五晚上人们跳“冒火”的传统习俗。年青人伸长胳臂和腿,在火堆边欢快跳跃,驻着拐棍的老爷爷、老奶奶赶也来凑热闹,欢快的“年味儿”持续发酵。
《盛世年华》作者/刘成社
麒麟送子,祥龙送福,连年有余……美好心愿都画进了年画里,连同鞭炮、糖果、宫灯一起送来新春的“年味儿”。
《全家福》作者/朱锦忠
春节是团圆的日子,是其乐融融,享受家的温暖的日子,“年味儿”就融化在合家团聚时飘来的笑声里……
《节日欢歌》作者/史家星
在这欢乐的新春气氛中,愿大家载歌载舞,以最美好的心态迎接新年!
来源
西海都市报
编辑
逵逵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哪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里治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