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乙亥记忆之搅团

搅团“打罗罗,喂面面,阿舅来了散饭饭。啥饭?搅团。啥菜?韭菜。把阿舅吃成口袋……”听到这首童谣,就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拉乙亥的美食—搅团。我是土生土长的拉乙亥人,自打出生的那天起就在喝着黄河水,吃着一道道富有拉乙亥地方特色的美食长大,至今回想起来让人回味无穷,口水直流。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家乡的特色美食—搅团。传说诸葛亮当年在西岐屯兵时候,因为九攻中原不下,又不想撤退,士兵清闲无事,就在那里大力发展农业,以供军粮。军人又都厌倦了吃面食,也是为了调节军队士兵想家的情绪,于是诸葛亮就发明了这道面食,叫“水围城”,也就是我们吃的搅团,虽然叫法不一样,但做法和大体吃法一样。拉乙亥人把做搅团叫做“打搅团”,在选材上有特别的讲究,主料要用当年的豌豆面粉,再少参一些面粉,这样做出来的搅团,更劲道更美味。在我们当地,有一种说法,谁家娶的媳妇茶饭好不好,是要看看她打的搅团光不光或筯道不筯道。打搅团的工序也比较繁杂,首先在大锅里加水适量,生起火把水烧开,少倒一些清油,然后,把提前准备好的豆面和白面两掺好的面粉一把一把往锅里均匀的撒着,同时,一手用大擀杖顺着一个方向度用力搅动,不要让面打成生面块,无一点疙瘩方可!俗话说:“搅团好不好,要转搅”,搅团搅团,说明搅的越多,做出来的就会越好吃!为了搅团更细滑,更劲道,要一边轮流搅一边往锅里添开水,直到面团没有一点小疙瘩。最后做成的半成品搅拌稀稠可以筷子离锅约15公分,而慢慢向下流动的搅团不断线为宜或是用大铁勺子插进搅团中间不倒为决定条件;也可根据自己的喜爱决定。然后盖上锅盖捂几分钟,再搅再捂,再捂再搅,反复几次。最后用盛上水的勺子抹光滑,馋涎欲滴的搅团就这样做好了。吃搅团配菜很重要,到自家园子里挖几根大葱、割一把韭菜、剥上一些大蒜、掐上一些芫荽,把大葱、大蒜、韭菜、芫荽洗干净切成段,再加上一些姜末和食盐,放到“茶窝”里捣成蒜泥,最后上面炝上一些滚烫的清油。再用干辣面和芝麻炝一碗红艳艳的辣油。来上一碟自家腌的韭菜咸菜,炒上一盘酸菜大肉炒粉条,那味道,别提多香了……搅团的做法虽然比较单一,但吃法众多,甚至可以花样翻新。最普通的吃法是趁热盛一团入碗,加入汤和各种佐料,顺汤搅匀,然后从碗边开始,夹起一块,汤里一撩送入口中,搅团软和这种吃饭润滑顺口,这种吃法适合老年人。搅团除了用汤吃,还可凉吃,热搅团出锅,摊晾于案板,待冷却定型,用刀切成块状,像拌凉粉一样,这种吃饭冰凉可口,这种凉拌搅团,是饭,也可充菜,适合青年人的口味。还有一种吃法,就是煎着吃,在铝锅里烧上适量的油,把冷却后切成小块的搅团搅团块,放在锅里煎,两面煎至金黄时,用铲子盛到盘子里,上面调上佐料,这种吃法色香味俱全,适合大众口味。搅团,一顿再简单不过的粗饭,却能体现出一地区人文美食文化。那些惯吃面条小菜米粥的北方人,或是喜欢白米配菜肴的南方人,若遇上我们拉乙亥的这粗饭,便手足无措。就有人人闹出这样的笑话,将搅团和所有配料搅和在一起像吃稀饭一样吃。不用说那入口的滋味,就在旁看一眼,也再无下咽的欲望了。一个地区的美食,就有一种吃饭。就像西餐用刀叉,中餐用筷勺一样。搅团,不仅仅代表一种饮食文化,更是代表当地人民在饮食方面智慧的结晶。作者简介:许少海,笔名海纳百川,土族,青海贵南拉乙亥人,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青海作家协会会员,长期在基层一线从事文学创作工作,作品曾发表在《青海日报》《西海都市报》《青海湖》《青海青年报》等刊物,获得省州级多项文学奖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xingxing.net/xhdsbys/87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