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年攻坚建成公共停车场71个,新增泊

记者 赵波

“向地下要空间、向空中要效益。”今年以来,青岛市开展停车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按照“2+5+4”布局有力推动停车设施建设攻坚,打出了缓解“停车难”的组合拳。建设“增量”方面,以优先解决老城区等重点区域停车难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分项施策,上天入地、见缝插针,破解停车设施建设用地难题,涌现多种建设新模式,全年建成公共停车场71个,新增泊位约2.2万个。共享“挖潜”方面,开拓思路,踔厉创新,逐步形成停车共享“新提升、新模式、新突破、新升级”,不断健全全社会停车设施共享机制,完成个机关事业单位共享停车场智慧化改造,完成个酒店、商场、写字楼等经营性停车场开放共享,完成28个住宅小区停车设施开放共享,持续缓解了群众停车难题。

六街口停车场

解决停车难的城市病青岛创新“青岛经验”

高位协调+顶层设计

出门办事停车是否方便,老百姓最有发言权。“以前去青大附院从来不敢开车,如今再去老城区办事,或是去青大附院看病,停车明显比以前容易了,方便多了。”日前青岛市民赵先生由衷地发出感慨。这是青岛市开展停车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给老百姓带来的最直接的实惠。今年以来,青岛全年建成公共停车场71个,新增泊位约2.2万个;完成了个机关事业单位共享停车场智慧化改造,完成个酒店、商场、写字楼等经营性停车场开放共享,完成28个住宅小区停车设施开放共享,持续缓解了群众停车难题。

为有效贯彻落实推进停车资源错时共享工作,青岛强化组织领导,迅速搭建高效协同的组织架构,为推进停车资源错时共享提供有力组织保障。为尽快形成市区合力攻坚的良好氛围,停车攻坚采用“市、区(市)、街道”层级管理、扁平落实的指挥调度机制,建立各级主要领导工作群,实现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络相结合,形成“两级政府、三级网络”工作格局。例如,在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开放共享智能化改造工作中,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开展强力调度督导,迅速压实责任,工作推进更有力度;在推进经营性停车场开放共享工作中,充分发挥各交警大队信息优势,开展逐家洽谈、重点突破,工作推进更有效率;在住宅小区停车设施错时开放共享工作中,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居委会贴近群众、了解群众的优势,做好动员、组织和宣传工作,工作推进更有效果。

打开政策空间,建立土地高效利用新体系。青岛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对公共停车场建设及联网管理进行资金奖补的通知》《关于部分早期人防工程拆除时不再要求补建补偿的通知》等一系列支持鼓励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利用零星地块、边角地块、人防等地下工程、公共绿地、广场、道路等空间建设公共停车设施,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市区(市)两级联合发力,启动边角地、零星地块普查,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居委会等基层力量,“一点一策”研究土地权属、使用现状和建设方案。由各区政府确定用地主体,集中“打包”办理供地手续,通过发行专项债券、设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募集资金建设停车设施。

做好“五个加法”,增建停车设施创新“青岛做法”

“上天入地、见缝插针”,在老城区创造停车新空间

青岛积极实行“人防+停车”,系统利用人防空间建设地下停车网络。今年以来,青岛打破空间思维,“上天入地、见缝插针”在老城区创造停车新空间。青岛积极编制早期人防工程开发利用规划,统筹人防平战结合项目、早期人防设施改造利用项目,“打包”交由国有平台公司改建停车设施。今年青岛禹城路人防停车场投用,一下子挖潜盘活了个停车泊位,利用原龙山商业街人防工程改建公共停车场,新增个泊位,焕然一新的停车空间还成了市民的网红打卡地,极大缓解青大附院市南院区停车难问题,《人民日报》对该停车场进行了多次专题报道;中山商城人防停车场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建成将与禹城路人防停车场形成地下停车场连点成片、连片成网的格局,成为省内首个地下人防停车网……

在探索利用公园地下空间、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方面,青岛积极实行“公园+停车”模式。在市南区六街口停车场,充分利用街心口袋公园地下空间,采用地下空间出让的方式,建设井筒式智能机械立体停车库,即在地下挖口“井”,把地面已成熟应用的电梯式智能化立体车库“搬”到地下,在占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将原有50个泊位提升到个泊位。西海岸新区经控大厦西侧地下停车场,在仅仅平方米的公园地下建设三层智能立体停车库,建成后可提供泊位余个,地上恢复为城市公园。公园和停车结合的建设模式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一种重要方式。

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停车场

青岛还积极实行“立交+停车”,充分利用基础设施空间,创新开发地下交通“环”。按照“聚焦功能、综合立体、集约节约、动静结合”的思路,医院、商务办公区停车缺口大的需求,设计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停车场项目。创新性地集约立交区地下空间,建设地下停车场、车行环路和服务设施。立交桥区总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停车泊位个。地下停车场通过“井”字型地下环路快速连通,实现就医车辆“全地下”通行及停放。同时在各个方向设置出入口与市政道路直接连通,并实现与轨道交通站点、医院地下空间的无缝衔接。建成后将形成集地下环路、公共停车、地下人行及公共服务系统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中心。

在“公建+停车”方面,青岛规范利用公建空间,破解区域停车难题,在利用学校运动场等地下空间建设公共停车场方面积极破题。央视《新闻联播》专题报道的西海岸新区太行山路小学利用学校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案例,建设新增操场地下停车泊位个。项目采用学校地下空间单独出让的方式组织学校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停车场,满足家长接送停靠需求的同时,还可错时对外开放,为周边居民提供停车服务。积极研究利用公共建筑改扩建公共停车场,胶州市结合行政中心公楼改建,建设全自动立体停车场,可提供泊位个,极大缓解行政中心集中区域办公及前来办事市民的停车需求。

青岭路停车楼

实行“边角地+停车”。科学利用边角地空间,发展智能立体停车。积极利用城市边角地块建设立体停车设施,今年重点推进的60个公共停车场中,有20个利用小地块建设智能立体停车设施。例如,崂山区青岭路停车场利用闲置空地,在不足平方米的地块上建成了两组停车楼,为周围写字楼提供余个泊位,采用全自动智能停车设备,存取车辆不超过90秒,大大提升了停车效率。市北区海伦路停车场周边海伦路小区、电业花园等老旧小区建成年代早,泊位配套均不足30%,区域基本泊位缺口较大,项目利用路边闲置空地,在不到1平方米的地块上建成智慧机械立体停车楼,实现新增泊位个。

引领“四个创新”,持续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能

搭建“全市一个停车场”智慧停车管理服务平台

年,青岛市已实现在全市范围内具备条件的余家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全部开放共享。今年,在巩固共享成果的基础上,青岛市积极开拓思路,创新方式方法,结合“全市一个停车场”平台搭建理念,决定对具备改造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共享停车场实施智能化改造升级,改造后将集成停车信息诱导、信息查询、车位预约、电子支付等服务功能,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共享停车场一网管理,共享智能化、便捷化水平将大幅提升。年,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智慧化改造个。

青岛市积极鼓励各区(市)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市场化运作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停车管理。通过下沉一线逐家洽谈,鼓励经营性停车场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开放模式。对于停车泊位充足的商场、酒店、写字楼,鼓励24小时开放;停车泊位紧张的,鼓励在泊位使用以外的时间段开放;鼓励各类经营性停车场针对临时停车和长期停车不同需求群体,推出按时段收费、包日、包夜和包月收费等不同的共享方式。目前,青岛已完成家商城、酒店、写字楼等经营性停车场。

李沧区维客星城共享停车场

受疫情影响,住宅小区停车设施开放共享受到很大阻力,青岛市积极开拓新思路和新模式,采取线上调研和线下普查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工作,拟定了今年住宅小区停车设施开放共享推进思路:引导和鼓励各区(市)积极统筹业主自持、小区公有、物业自管等三类停车资源,大胆探索“政府引导、个人自愿、潮汐开放、有偿共享”的小区共享停车模式。同时,创新助推“智慧物业”和“全市一个停车场”平台互联互通,努力为业主车位共享和市民使用车位搭建信息平台。目前,已完成28个试点小区开放共享。

聚能理念技术创新,助力停车共享服务新升级。青岛市坚持以“全市一个停车场”为管理目标,引导各区(市)积极采用“新”技术、“新”理念助力共享停车新升级,实现市民停车智慧停、便利停、舒适停。目前,“全市一个停车场”智慧停车管理服务平台已搭建完成,接入各类停车泊位33个,构建全市停车管理服务信息“一张图”,满足服务、管理、运营三方面需求,为动静交通一体化治理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实现城市停车的数字化、可视化、平台化管理。其中,面向市民提供便捷停车服务,推出“我要停车”“共享停车”“无感支付”“预约车位”“停车充电”“交通枢纽”“P+R换成”等服务板块,实现车位预定、路线导航、泊位查询等功能,为市民提供高效、便捷的停车体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xingxing.net/xhdsbys/133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