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画匠到画家再到画工

12月29日晚7点,由优酷、中国扶贫基金会和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联合发起的“中国公益影像发展计划”,在西海西沿10号院-西海艺术馆举办了“镜/像/人/生”系列展映的第四场活动。近名观众共同观看了反映大芬村画工从“复制”到“创造”的转型过程的纪录片《中国梵高》。在放映结束后,四位特约嘉宾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对谈,并与观众互动交流。

现场对谈的四位嘉宾分别是,《中国梵高》的导演余天琦;著名诗人、评论家,工人诗人题材电影《我的诗篇》导演秦晓宇;“素人艺术展”策展人刘亦嫄;还有本场对谈的特约主持人,《南方都市报》高级评论员张天潘。(活动及嘉宾详细介绍请见:中国梵高

公益影像发展计划-“镜/像/人/生”放映会第四场)

△“镜/像/人/生”系列展映活动-第四场海报

以下是对谈及观众互动环节的内容。

张天潘:余天琦导演,你当初怎么样遇到这样的选题。片中的主人公赵小勇从湖南到深圳又到了荷兰,他的世界一步步打开,这样一个走向是你在当初的拍摄的时候就有过设置还是偶然发展的?

余天琦:这部片子源于我父亲余海波的一个摄影作品,他干了30多年的摄影记者,一直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xingxing.net/xhdsbrc/106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