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头条西海都市报记者专访门源县委书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后,门源回族自治县委、县政府,积极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四个转变”的新理念和海北藏族自治州委建设“五个海北”的发展思路,锲而不舍地争取中央和省级的支持,依托北京亿利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实力雄厚的企业,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参与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让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真金白银的发展理念,在门源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门源回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白顺兴(中),在皇城蒙古族乡党委书记尚玉祥(右一)的陪同下,调研草原生态畜牧业建设情况。段维梧摄

门源回族自治县委书记白顺兴,这位长期从事基层工作的共产党员,思路明晰、观点鲜明。在他看来,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全力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这是全县上下肩负的重要使命。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奋力谱写门源发展新篇章,为全面建成繁荣发展人民幸福新门源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门源回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白顺兴(中)在环境监察中指出:对重点尾矿予以全面治理,对破坏环境的绝对不打折扣。段维梧摄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真金白银”

门源县的北部祁连山麓群峰耸立,南部达板山高拔陡峻,大通河在境内蜿蜒流淌。这条河,被当地人称为浩门河。千百年来,这里是河湟地区和河西走廊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地。在这块土地上早期就有古老的羌、戎等先民繁衍生息。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被浩门河冲刷出的川地,成为了一块绝佳的生存之所。白顺兴深知这片土地给予百姓的馈赠,省委领导人曾多次视察当地的生态环境,提出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生态。门源县委、县政府从去年党代会就提出了以生态为县、以人民为本的发展理念。同时提出,以全域旅游为先导、以大通河水生态综合治理为依托、以城镇建设为载体,带动两岸、贯通南北,实行多规合一,以规划为引领。从而,用生态的眼光、旅游发展的眼光,布局工农牧业和交通设施。为人民幸福生活,团结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对重点尾矿予以全面治理,对破坏环境的绝对不打折扣,态度坚决、零容忍,这一点上毫不含糊。从县级层面不批准新的探矿权,保护这片青山绿水。因为,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真金白银。你看,岗什卡雪峰,九大主峰都能满足登山、滑雪的需要。当地百姓,从单一的养殖种植,向生产生活良性转变。发展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农业,养殖体验、林下经济、劳务付出,把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绝不损害一草一木、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

白顺兴的一番话,铿锵而有力。

在这一工作思路的引领下,门源县主动融入创建海北全域旅游示范州的大局中。依托百里油菜花海、岗什卡雪峰、仙米国家森林公园等享誉国内外的旅游品牌,以人民为本、以生态为重、以发展为领,抢抓机遇,加快以全域旅游为先导。

同时,以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大通河水生态资源综合治理为依托,以浩门新型城镇、青石嘴、东川美丽城镇为载体的“多规合一”工作进程,着力打造集观光、度假、休闲于一体的知名生态旅游目的地。努力构建以浩门河景观长廊为主线,串联西部岗什卡雪峰、中部百里油菜花海、东部仙米国家森林公园三大核心景区,以及休闲农业观光体验、生态牧场观光体验、乡村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稳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区建设进程。

门源回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白顺兴(中)在基层调研中。段维梧摄

“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系统保护,大力实施‘碧水蓝天行动’”

门源县是“丝绸之路”的辅道,是古老的黄河文明早期发祥地和传播地之一。自古以来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在此融合,丝绸之路、甘青通衢在此交汇,众多民族和民族文化在此交融。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文化历史,使得门源县成为了重要的交通要道和旅游胜地,在我省具有“花海门源”的美誉。

白顺兴在采访中深有感触地说,门源县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理念,稳步推进以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建设为重点的各类生态工程,大力争取国家对“山水林田湖”生态项目投资的最大化,全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及“碧水蓝天行动”。

在这一过程中,门源县组织实施好城镇、园区、铁路交通沿线、万亩山体绿化等造林工程,实施大通河门源段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做好浩门水库工程前期工作,强化大通河流域生态走廊建设,积极开展大通河国家级湿地公园项目申报工作。认真做好天然林资源和国家重点公益林资源管护工程,组建集育林、造林、中药材种植于一体的绿化园林公司,启动万亩造林工程,按规划组织实施好城镇、园区、交通沿线、荒山荒坡、房前屋后等区域造林工程。

“山是白雪皑皑的达板山,巍峨而又壮观;水是滔滔不绝的大通河,养育了这里的人民;林是国家级的仙女林场,这些年加大人工种植后形成了一条绿色的长廊;田是浩门川上的黑土地,独一无二,不可复制,是后期打有机牌、绿色牌的基础;湖是冷龙岭上乱海子、东海大峡谷上的天池,美丽而又动人。我们将‘山水林田湖’,维护成一个生命统一体来打造。留给后人的将是一笔巨大的生态财富。”

白顺兴说到这里,信心满满。

门源回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白顺兴(中)在基层调研中。段维梧摄

“做好提质增效文章,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版”

“在产业布局上,我们发展现代农业和高效畜牧业,走循环经济这条路子。依托当地优质的黑土地这个健康牌,发挥饲草料基地,发挥现代农业示范的作用,努力做到‘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白顺兴说。

门源县一直注重发展现代农牧业,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生态畜牧业、饲草产业、林产业竞相发展,全面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扩大优质饲草种植面积,持续提升牦牛、藏羊、小油菜、青裸等良种的生产和保障能力。

同时,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逐步走有机农业之路,做好高科技农牧业的开发工作,依托高等院校和援建单位,推进青裸、蕨麻研发进程,利用市场主体,提升小油菜、蜂蜜品牌影响力,加大外销力度。建设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提升高原农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比如,头塘村被定为乡村旅游点,一切基础以乡村旅游为出发点。目前,政府已经整合资金三千多万,引进北京的一家公司,持续投入一个亿,全力打造村子的旅游。前期,已经到位三千万元的资金。土地流转后,解放了劳动力的村民,再次投入到旅游发展中,挣多份钱。所以,我们不仅要解放劳动力,更要发展劳动力。”

头塘村虽然只是一个例子,但白顺兴想从这里找到发展思路,找到农牧民致富的途径。

门源回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白顺兴(中)慰问驻地官兵。段维梧摄

“做好廉洁发展文章,打造从严治党强化版”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白顺兴深知这一点工作的重要性。采访中,他语重心长地提出:入党为了啥?入党后干些啥?一生一世留什么?这是基层共产党员要深刻反省的问题。

“心中有法纪,眼中有百姓。党员干部懂得了这一点,那么他的工作开展起来就得心应手了。所以,我们强化调研、理清思路、苦干实干、补齐短板、敞开胸怀、促进发展。大家的观念一定要过达板山,县情大调研、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工作大见效为内容的‘两学一做’主题活动就是以此为主。时代在不断在发展,思想一定要大解放,才能取得大发展。眼下,要取得大发展,不能仅仅靠或者等国家项目的支持,还要引入社会金融资本,借助大的商会和具有强大发展动力的企业介入,来全面发展当地的经济建设。”

白顺兴思路清晰、方向明确。他说,这是一条思想理念的发展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有了发展的眼光,就会带来实际的成效。就拿‘一村一品’来说,不仅村民富起来了,村集体经济也会相应得到发展。后期,以旅游发展起来的村子,村委可以对外签订合作协议,让他真正成为实施的主体责任人,从而增加村集体的收入。村集体经济有了良好的发展,村民的收入增加了,基层政权就得到有效巩固,党的旗帜就会永远在村一级高高飘扬。”白顺兴说。

从而,在这一思路的引领下,门源县城市建设,严格按照省委党代会提出的要求,大手笔规划,精雕细琢,体现工匠精神。一个建筑物,就是一个作品。一个建筑群,就是一幅画廊。

当下,我们行走在美丽的浩门河川,十公里的草原、五公里的油菜花、4.5公里的城镇、一公里的河道,宛如在一幅画中徜徉。

可见,顺应自然规律、尊重风土人情。建筑物必须要与山水相融合,每一个建筑物就像一幅作品。每一个作品,又要镶嵌到你的作品中。体现地域特色和时代风貌。因为,一个城市,也是一个景点。

结束采访时,白顺兴说出了他的心里话:“带着感情去做事,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耕耘的是发展思路,收获的是群众对你的理解和支持。”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扎扎实实落实省委提出的“四个转变”,我们在专访白顺兴书记时找到了一个个鲜活而又生动的例子。

门源回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白顺兴(中)在教育部门调研中。段维梧摄

门源回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白顺兴(右二),副书记、县长黄继成(右一),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玉清(右三),从《西海都市报》阅读有关油菜花节的相关报道。段维梧摄

《西海都市报》整版专访报道版面

海南州旅游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xingxing.net/xhdsbrc/106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