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青海也有人住窑洞
位于海东市乐都区中岭乡的铲铲洼村,并不像它的名字一样坐落在一处洼地,而是在下北山的一处山顶上,有些散乱。
村里现遗存有60余处窑洞据铲铲洼村村党支部书记李积库介绍,村里现遗存有60余处窑洞。这在青藏高原非常罕见。在李积库的带领下,我们到了一处保存较好的窑洞中。洞口处有一扇木门。门虽然简陋,但与河湟庄廓院的大门很相似,有门框、门槛,还有门檐。门不大,仅容一人通过。窑洞里面是拱形,高大约一米六,张开双臂几乎就能摸到两边的墙壁。一进窑洞就是灶台,往里似乎是当时客厅,有几个锈迹斑斑的铁钉子钉在窑墙洞的墙壁上,李积库说,这些钉子是当时老百姓请铁匠打制的。卧室在窑洞的最里面,是重新挖的一个小窑洞。一盘可以容纳四五个人睡觉的土炕保存完好,一扇窗户镶嵌在炕尾处的窑洞壁上,有微弱的阳光透过窗缝照进来。炕的对面,有一个很小的窑洞,人只能趴着进去。李积库说,那是当时人们存放家里贵重东西的地方。
窑洞到底是啥时候建造的?据李积库介绍,这些窑洞建造的时间,没有人能说清楚,据村里老人回忆推测,窑洞可能有两百多年了。
李积库说,铲铲洼村可能形成于明朝初年,与一位名叫李椿先的明朝将领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传明朝初年,乐都马营的黑古城住着一位叫黑乌婆的部落首领,他的部族们以游牧为主。这是一个性情强悍、喜欢征战的部族,常常到附近的村落去抢劫财物,乐都的高庙、老鸦、白崖子等地的村民都深受其害。明朝政府曾多次派兵剿匪,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能彻底消除黑乌婆部族。到了永乐年间,政府决定征讨,便命李椿先为先锋,进军黑古城。李椿先的祖先就是明朝初期河湟地区著名的土官李南哥。李椿先率众一路攻打,让黑乌婆初战失利,一路败退到了桌子山。狡猾的黑乌婆在荆棘丛中设置了一处陷阱,李椿先身先士卒率部追剿而来时,却不慎掉入了陷阱中,被黑乌婆斩去了脑袋,用以向明政府炫耀示威。
后来明兵终于降服了黑乌婆,没有了头颅,李椿先的部属只好装殓了他的身体,打算运送回位于民和官亭的土司衙门。可当时天降大雨,他们无法行进。无奈之下,李椿先的部属就将李椿先埋葬在了乐都高庙的白崖子村,并且用面粉做了一个假人头下葬。所以后人也叫李椿先为“面头将军”。李椿先的许多部属随后也留在了乐都繁衍生息。
“铲铲洼村的祖先之所以选择在这里挖窑洞生活,而不是建房,是因为铲铲洼村附近的土质非常适合挖窑洞。”李积库说,村子附近的土质是黄土加白土,这种混合土很坚固,在崖壁上挖出的窑洞,结实耐用,不容易坍塌。所以,当时铲铲洼村的祖先才利用山势,挖出了许多的窑洞,供大家居住。如今,铲铲洼村的窑洞有些已经坍塌,有些用来存放杂物,早已失去了当年供人居住的功能,但是村民们盖房依山而建的习惯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记者/王十梅
监制/郭建强
责编/马瑞玲
本周新闻榜民和一女子被公公和丈夫屡次暴打,惨不忍睹!
网络电信诈骗又出新花样!西宁俩女子两万元差点打水漂!
菠菜浑身都是宝送上10道菜谱来享用吧养老运营nbsp养老机构护理脑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