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马铃薯春种紧锣密鼓全

中国山东网讯年3月3日,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胶河源村抢抓天气回暖的有利农时,组织乡亲们躬身农田种植马铃薯,田间地头种植马铃薯的拖拉机穿梭往来,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由此拉开了虎年全镇春种的帷幕。

据了解,近年来,六汪镇抢抓国家实施“马铃薯主食化”战略机遇,以发展高效农业、品牌经营为导向,植根胶河马铃薯种植历史和经验,培育青岛胶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引导村党委实施支部联合领办合作社方式发展订单农业。截止目前,六汪镇大西洋马铃薯生产基地面积已达亩,辐射当地农户户,年生产马铃薯吨,每亩地产值元,带动农民增收万元,胶河马铃薯品牌入选青岛西海岸新区优质农产品“瑯琊榜”,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六汪镇的马铃薯如今成了乡村振兴的“金疙瘩”,乡亲们在种植马铃薯获益中深刻感受到,这同六汪镇党委和镇政府做大做强马铃薯种植业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支部领办,创出规模齐发展。以专业化、规模化为导向,青岛胶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实行支部书记与理事长“一肩挑”、支部委员与理事会成员交叉任职制度,使党支部与合作社决策层、管理层融为一体,党支部参与合作社决策管理,把控发展重点,凝聚社员合力。成立之初,15名党员带头种植并签订订单亩,并组建以党员为骨干、入党积极分子为主体的党员服务队,到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服务,当年种植农户亩效益比同期其他农作物增收30%以上,促使种植面积逐年递增。目前,合作社现已发展社员人,拥有占地平方米的恒温库(库存吨)、平方米的农业投入品库,成为集种植、销售、仓储、加工等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

订单生产,助农增收有底气。以标准化、效益化为导向,合作社采取订单种植、保底收购的方式,稳产量、保收益。一是实行无成本种植。播种及管理期间,由合作社按照每亩斤种苗、斤化肥、60元农药的标准统一分发社员,由机械统一耕种,按标准施肥打药,源头把控,实现零投资种植与种植品质保障的“双赢”。二是实现订单农业。合作社与百事食品(中国)有限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订单形式与种植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建立合同收购点,成员每公斤收购价比一般种植户高0.1元,实现规避价格波动风险与保障种植收益的“双保险”。三是实施科技助农。合作社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开展指导工作,累计开展良种引进、病虫害防治培训人次,引进马铃薯品种4个,确保了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提高社员科学种田水平。

管理严明,科学运作有前景。以制度化、流程化为导向,合作社通过完善管理及监督制度,优服务、上水平。一是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制度。创新实施“六统一管理”,即统一种植要求、统一标准供种、统一时间播种、统一有机施肥、统一除草管理、统一收购标准,使无公害栽培新标准成为马铃薯种植成员的金牌行为。二是建立成员培训制度。聘请种植专家和农产品专家集中办班讲课,把合作社中有知识、会经营的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生产经营大户和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和班子成员。三是建立财务独立核算制度。合作社实行独立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核定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的成本和费用,并按季度公开财务。

收益共享,产业扶贫有方向。以效益化、公平化为导向,合作社通过分配“股金”与领取“薪金”的方式,助力社员致富增收。一是项目投资分“股金”。合作社实行利益共享,每年召开社员代表大会,通报合作社交易量、交易额、年产量及盈余等情况。在提取规定的风险金、公积公益金后,将60%的盈余分配给成员。年实现年总销售额万元,农民盈余分配万元,利润万元,社员人均分得1.75万元。二是吸纳务工领“薪金”。合作社积极吸纳当地群众就近务工,通过稳定和临时两种方式,每天平均吸纳20余名贫困人口在合作社务工,农忙时吸纳贫困人员50余名,人均年可增收1.62万元。

保耕护耕,科技支撑强保障。以集约化、科技化为导向,六汪镇强化农业基础设施保障,推广机械化种植,保障丰产丰收。目前,全镇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11个,农机总动力.25千瓦,农业机械化率达到%,其中胶河马铃薯合作社拥有大型机械40台,从耕地到播种、收获实现全程机械化管理。围绕肥水管理、病虫害统防统治和防旱防寒,全镇储备化肥吨、农药5.5吨、农膜6吨、编织袋50条,喷灌机、水泵等台,筑牢春耕春播第一道防线,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坚实保障。

据了解,六汪镇将坚持农业主体地位,抢抓“农时”,不误“农事”,全面做好春耕备耕工作,为全年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夯实基础,为新区粮食安全保障贡献六汪力量。(文/王玉军图/韩加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xingxing.net/xhdsbnr/133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