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哪些医院白癜风疗效比较好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19823.html
青海绒毯明朝成贡品
明朝正德年间,一队人马经过连日奔波后,从西宁卫城的城东过承恩门,进入西宁卫城内。居住在西宁卫城东大街的居民被这些人奇特的装束所吸引,这支队伍队形整齐,人员穿着华贵,所骑的马毛色光亮。队伍中有一人身穿锦袍,气定神闲地坐在马车中,随行的人不时地掀起马车帘子的一角,与他低语几句。原来这支队伍为首的正是宫里的采办太监张玉,此次出行是为了来收取西宁卫城当地官员所进贡的贡品金丝绒毯。据说这种绒毯主要用了产自高原的藏系羊的羊毛所织成的,并且上面还织有金丝缝制的图案,整张绒毯富丽堂皇,非常暖和。备受宫里达官贵人们的喜爱……
对于此次张玉收的贡品金丝绒毯,《明世宗实录》中有着详细的记录,史书上说张玉假借采办进贡之名,在西宁织造各色织金大红绒缎,殆及数千。当时西宁工匠所织的这种织金大红绒毯的名声大,已成为朝廷的贡品。我省地方史学者朱世奎先生介绍说:“西宁的毛纺织业最初源于生活在草原的牧民,在唃厮啰政权时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到了明朝时期毛纺织水平已经相当成熟了。一方面青海畜牧业发达,生活在草原上的很多牧民都会做些毛口袋、毛毡、帐篷的面料、毛褐子等生活用品。另一方面由于青海属多民族地区,所以毛纺织工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吸收了汉人、吐谷浑人、吐蕃人等民族的纺织工艺,尤其到了明朝时期很多内地工匠被迁入西宁卫居住。所以明朝时西宁卫所织的织金红绒毯既有本地区的民族特色,又有内地工艺精致华贵的特点。这些制作精良考究的绒毯又被称作‘方物’,地方官员们不时地向朝廷进贡这些‘方物’。”
史料记载,明朝时朝廷规定,西北各少数民族僧俗首领三年一贡或一年一贡,以此表示对朝廷的归顺。朝贡时需要进献“方物”。朝廷为了表示“恩典”和笼络人心,则给进贡者丰厚的回报,包括茶叶、各种丝织品、金银器皿等物。并且,朝廷对西北进贡的这些‘方物’还要论值给价,并且允许贡使借沿途驿乘之便交易买卖。朱世奎先生说:“正统八年,瞿昙寺国师赴京朝贡时曾获得朝廷回赠的茶叶斤,但由于数量过大,朝廷允许其卖斤。在明朝时朝贡有利可图,所以不少西北僧俗上层会假借各种名义频频朝贡,而中央也会有官员参与其中。”
后来,西宁进献的“方物”绒毯的织造技术被保留了下来。到了清朝末年,西宁毛、西宁毯也成了洋行中最常见的商品。
来源:《西海都市报》
监制/李皓责编/王春雪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xingxing.net/xhdsbnr/11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