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家乡走出去的人,学成归来后理应回报家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重庆市黔江区的90后小伙杨振,大学毕业后受聘于一家水产养殖公司担任技术指导员,年薪近20万元。今年,杨振毅然放弃高薪职位,回到家乡金洞乡杨家社区,发展高密度全流水养殖黄辣丁25万尾,成活率达90%以上,养殖3个月即可收获,产生经济效益预计达20余万元。他一边养殖,一边总结经验,准备在金洞乡大面积推广这种养殖模式,带动家乡村民共同增收致富。创业圆梦回乡搞特色养殖杨振今年25岁,曾因他和弟弟上学,母亲多病,他家于年被评为建卡贫困户。“两个娃儿一上学就是1万多元,确实有点恼火。”杨振的父亲杨启财说。年,杨振毕业,家里经济负担逐渐缓解,杨启财当年就主动申请了脱贫。杨振毕业后,受聘于一家水产养殖公司,先后在湖北、江西等地的水产基地担任技术指导员,月薪1.8万元。虽然拿着高薪,但杨振一直记着自己心中的梦想。在选择养殖专业的时候,杨振就萌发了自己创业的想法。毕业后的近四年时间,他一边打工积累经验,一边积攒创业资金。今年3月,杨振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回乡准备搞养殖。创新模式小空间养大财富杨振回乡后,在杨家社区5组办起了一个占地面积约1亩的高密度全流水养殖黄辣丁厂房。厂房四周植被茂密,水资源丰富。厂房内,10个流水桶整齐分布,桶里黑压压的一片,听到声响,一条条黄辣丁在桶里四处乱窜。黄辣丁在云贵川渝地区受欢迎,销路广。杨振总共买了25万尾鱼苗回来,平均分到10个桶里面,一个桶就是2万5千尾左右。杨振的创新养殖黄辣丁模式,便于管理,存活率高,鱼苗的成活率基本上能达到90%以上。据杨振介绍,他的这种养殖方式叫高密度全流水养殖模式,目前在黔江独一无二。高密度全流水养殖模式是目前市面上较先进的养鱼方式,具有占地面积小、便于管理、单产高等特点。流水养鱼池有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几种,一般以圆形为主,因其无死角,便于排污。他还给厂房配备了沉淀池,沉淀池里的残留粪便以及其他东西,能作为肥料二次利用。据了解,到目前为止,杨振投入15万元,后期饲料还需要几万元,而这种模式饲养黄辣丁,最快3个月就可以出售,这一季度的销售额预计在25万元左右,第一次养殖就能把修建厂房的投入全部挣回来,经济效益不错。总结经验成功后全乡推广实践是成功之母。杨振一边养殖,一边不断总结。他每天挑选出一些病变的鱼,用显微镜观察它们的腮、体表、肝、肾等器官,针对鱼的情况及时作出预防和治疗。同时,为了解决供养问题,杨振配备了3台增氧机,及时给鱼儿供氧。搞水产养殖,水体的变化可是重中之重。为此,杨振不仅在厂房周边搭了个小屋,日夜坚守在养鱼“一线”,同时还置办了一台无线网监控设备,时刻监控着厂房的水体变化。经过近半年时间的发展,杨振的高密度全流水养殖黄辣丁逐步走向正轨,第一季黄辣丁预计10月开始售卖。对于未来的发展,杨振有自己的想法。他说,武陵山区属于喀斯特地貌,水质和水资源是非常丰富和优越的,他的这种高密度全流水养殖模式的可复制性是非常强的,一旦成功以后,将召集身边愿意一起养殖的人,成立合作社,把技术全部教给他们,让他们慢慢试着养殖,帮助他们致富,希望能把更多青壮年留在本地,建设家乡。“贫困户家里走出去的大学生杨振,放弃高薪工作回到家乡杨家社区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他的行为值得我们点赞。他的高密度全流水养殖模式,具有易建设、投入较少、养殖周期短等优势,在乡村的可推广性强。该模式成功以后,我乡将把新的高密度全流水养殖模式推广至全乡,打造全新高效水产养殖新模式。”金洞乡副乡长刘波说。(记者刘旭东文/图)
来源:武陵都市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