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伯怎么也想不到,那种新闻里才能看到的事,居然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自己皮肤日夜不断瘙痒了一个月,一查原因竟然这么可怕...
(网络图片)
大伯皮肤瘙痒一个月
罪魁祸首竟是寄生虫
一个多月前,浙江大学医院皮肤风湿科接诊了张大伯。他今年60多岁,皮肤日夜不断地瘙痒了一个月,用了各种方子,四处求医,均未得治,医院。
“接诊后,我们仔细查看了患者的皮疹并且详细研究了他的整个病情,我们发现一个特别的情况,他的嗜酸细胞非常的高。正常人多,他有0-,所以皮肤异常瘙痒,痛苦难熬。”
皮肤风湿科程浩教授将诊断与治疗的突破口就锁定在了嗜酸细胞上。经过几天检测,第五次大便标本中,找到了寄生虫--类圆线虫。
(下图谨慎观看!)
再一查,体内多处发现寄生虫
既然在粪便中找到了寄生虫,身体还有哪些地方会有这个小虫子呢?专家们开始了进一步的排查。
果然,在张老汉胃十二指肠镜的检查中,大家发现患者消化道的黏膜上也有寄生虫的存在。同时,在肺部CT里也发现了一点异常。
CT无法像显微镜一样把虫子放大以后给我们看,它只是展现了一个间接的结果。但这一点蛛丝马迹没能躲过呼吸科吴晓虹主任医师的火眼金睛。
她确认这一定和寄生虫有关。果然,在支气管镜检查中,从肺泡灌洗液里也发现了虫体。
虫子到底从何而来?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虫子是从何而来?又是如何进入身体的?是他吃进去的?又或是呼吸时吸进去的?还是从皮肤的伤口中钻进去的?
医院的专家们决定从患者的日常生活入手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老家一堆泥土,两瓶饮用水、五个有机肥,这些张老汉平时接触最多的东西,医院检验科。
最后,医生在张老汉自家菜园的泥土,发现了类圆线虫的“亲戚们”。医生分析,张老汉平时务农,类圆线虫感染来源可以是水、土、未煮熟透的螺或蔬菜。
“其实类圆线虫存在在大自然的很多地方,泥土里、自来水里都会有,其实人感染这种寄生虫的机会并不低。但很多人免疫功能强,或者在做菜、烧水时都高温煮熟,因此不太容易患病。”
程浩表示,因为这个患者自身免疫系统较弱,病从口入,虫子就在他体内活下来了。
(检验科赵锋医生朋友圈)
病从口入,虫子吃进去容易,杀死它却不容易!可惜的是,目前治疗类圆线虫的药物相对较少,部分药物都难以买到,治疗存在一定的困难。
目前,医生和张老汉还在和寄生虫作斗争,病人隔三差五的送一份大便标本到检验科医生赵锋的桌上。
这样的事离你并不远!
医生提醒:喜欢生食的千万注意
在野外当心接触寄生虫
程浩教授也借此提醒,夏天将至,病从口入,喜欢生吃的市民要格外注意,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这类食物,另外,凉拌、烧烤类食物要尽量少吃。
夏季夜宵较多,烧烤的肉类,比如牛肉类,也会感染寄生虫,烹饪者追求鲜嫩口感,很有可能烤不透,这就容易导致寄生虫感染。
(网络图片)
此外,夏季在乡村及野外一些池塘的水比较脏,赤脚下水,也容易接触到寄生虫。另外,喜欢自己种菜的都市人,对肥料要特别提个醒,菜地也要注意杀虫。
来源/杭州日报
监制/史凯
责编/何文帮
推荐阅读湟中有条“夺命渠”!14岁女孩寻找作业本却落水身亡
通知!这么多钱要发给青海这39个地方!
今日西海都市报头版
↓↓了解更多新闻资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xingxing.net/xhdsbls/12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