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nbsp助力青

摘要:青海卫生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经过不断深入融合,寻求合作办学路子,共谋发展,在省内影响力逐渐扩大。在院校合作育人道路上充分发挥集团优势,为青海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整合行业资源,致力于为藏区群众健康提供坚强智力和人才保障。

关键词:青海卫生职业教育;服务;集团发展

青海卫生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集团)在青海省卫计委和教育厅的领导与支持下,于年5月14日召开了成立大会和第一届常务理事会。集团由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了73家以省内外医疗卫生单位、药企及医学类院校,按照平等、互利、自愿的原则组成了专业联合体。学院以职教集团为载体建立了11个专业建设委员会。集团成立后,积极开展集团化办学的实践探索。

一、集团化办学的实践探索

集团成立以来,以专业建设委员会为主要载体,积极开展工作,围绕院校企合作共赢的建设发展思路,建立并逐步完善了集团运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结合学院及集团发展和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和实践卫生职教集团的运行模式。

院校合作开班仪式

医院建课堂

全省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临床基本技能培训

(一)构建“六共同”人才培养模式

1.院校企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专业建设委员会,医院岗位需求,同医院专家一起共同制定适合医疗卫生机构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各系积极通过调研基层医疗单位岗位工作任务,根据岗位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召开各专业及专业群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通过院校企合作,制定并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如临床医学专业制定了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同时在本专业各理事单位相关对口部门的协作下,制定出具有地域特点的临床医学专业行业标准,来指导人才培养的过程,达到人才培养的行业标准。

2.院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积极开展合作。护理系今年举办护理、助产专业建设及院校合作研讨会,广泛邀请集团内30余家理事单位参加,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进一步理清了专业建设的思路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探索符合岗位需要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讨论了护理专业学生技能培养方案,使实践教学突出实用,贴近岗位实际。药学系在现有“行业引领、岗位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通过召开药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对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论证,切实形成“校内+医疗机构+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大药学”专业的特色,提升专业学生的职场就业能力。相关医学系根据医学高等职业院校的学制,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中心,制定适应基层和社区医疗机构需要和有利于提高学生临床技能的工学结合“工学结合、项目引领的一贯式”人才培养模式;眼视光专业制定了“课程融通、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制定了“双线并进、课证融合、工学交替、带薪顶岗”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3.院校企共同实施教学、共同教育管理

学院充分发挥卫计委等部门设置在学院的“两中心、七基地”的作用,大量培训基层医务人员,年共培训余人次。各系也积极发挥省级教学团队和省级实训基地的作用,为基层单位开展培训。护理系开展了护理教育教学、护理礼仪等专题讲座,其中,通过院校合作共同制定了由青海省技术质量监督局批准的我省老年常见病护理的地方标准,填补了我省在这方面的空白。药学系为湟源乡镇卫生院开展了安全用药培训班。医院专家进行医护新知识、新技术的讲座,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编写专业教材和实训指导教材。临床医学系结合本校实际,与医院相关专家合作讨论并编写和完善《外科基本技能操作图谱》、《临床技能综合实训操作指导》二部校本实训指导教材。相关医学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展送教下乡到大通,为基层初级检验人员进行临床检验基本知识培训,并在青海电视台予以报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同国家百所示范校之一的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作,共同实施教育,共同为我校培养了80余名高素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

4.院校企共同建设实训基地

一是构建特色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根据专业特点,建立特色实训教学体系。护理专业构建“早体验、早实践,夯实基本技能,强化专科技能,提升综合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临床医学专业构建“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基本特点,以实验、实训、实习相结合,通用能力与专业能力相结合,校内外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药学专业构建了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认知-模仿-熟悉”的仿真实践教学体系,推动了专业课程改革。口腔医学构建“以培养岗位工作操作技能为核心,以岗位工作任务操作流程为实训项目,强化职业综合技能训练。遵循从职业认识—医学基本实验技能—口腔医学基本操作技能—口腔医学专业操作技能—临床实习原则,形成校内外实训、实习相结合的口腔实践教学体系。

二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职场环境对接,院校企合作共建,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接近行业、企业实际工作环境,模拟仿真,结合专业特点,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兼顾职业素质训导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及时引入行业新标准、新技术、按需更新设备,共同设计与开发实训项目,共同开展面向行业、社会培训与技能考核,实现基地服务功能的拓展,成为集教学、培训、鉴定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

三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以满足教学模式改革、顶岗实习、师资培训需求。修订基地遴选标准,完善原有实训基地,新增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实训基地,突出临床教学条件建设,组织体系建设、运行机制建设。在教学医院开辟专门教学区,有条件的设立教室、实训室、教学病房、宿舍,保障校外教学质量。建立对实训教师的培训、考核制度和考核标准,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管理。通过“院校共建、共管、共用”使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形成各具特色、布局合理的校外实训教学基地。

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实习基地、社区服务中心五个层次的校外实训体系,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实习要求。拓展省外实训基地建设,形成结构齐全、校内外并举、省内外联营的满足各专业“教、学、做”一体的实训基地。

五是探索院校/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的长效机制。在卫计委的支持下,依托卫生职教集团的优势,探索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建、共管、共用、共赢”的模式,能够形成“校内仿真实训基地依据行业标准建设,医院/企业投入必备教学仪器设备;校医院/企业提供职场环境,学校投入必备教学仪器设备”的建设模式,医院、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互利互赢。校外实训基地接纳学生学习、实习、就业,校内仿真实训基地满足行业培训、执业准入考核、技能大赛需要。实现在行业统一管理下实践教学基地人、财、物等资源的统筹,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和行业与社会服务功能拓展,为学校提升办学实力提供保障。

5.院校企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集团建立健全“两结合、三共建、四层面、四参与、重平台”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与保障体系及工作运行机制。第一,健全“校内与校外、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两结合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工作运行机制;第二,院校企共建教学质量标准体系、评价标准体系、保障体系;第三,实施“院、系、专业、行(企)业”四个层面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第四,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院(企)、学院、学生”四方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机制;第五,充分发挥数据平台的教学监控功能,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水平。实现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与保障体系建设的标准化、规划化和系统化。

6.院校企共同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医院合作共同完成老年护理、口腔护理、育婴师等健康服务方面的培训工作,使学生获得符合自身优势的充分发展,通过取得一张文凭,获得多种证书体现一技之长,一专多能。为就业创造良好条件。药学系与省内外药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就业今年达到20多人。临床医学系与甘肃中医学院合作,开办了保健按摩师培训班,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除此而外,今年我校学生的初次就业率达到95.91%。

(二)共建优质教学资源

1.共建专业教学团队

学院依托集团,引入行业专家作为教学团队的骨干,行业兼职教师目前有60余人。其中,省级教学团队有5个,院级教学团队有5个。学院今年有8医院企业进修和顶岗学习。为学院教师提供了双师素质能力提升的平台。完成省部级、厅级、院级课题共17项;2人获小岛奖励基金,1人获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三等奖,1人获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

2.共建课程与教材

学院依托行业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职教课程与课程标准,共同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有12门课程获得省级精品课程,18门课程获得院级精品课程,11门课程获得院级重点课程。年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教材43部。此外,各系与医院共同合作编写教材18部。

3.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集团有55家单位成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1)医院合作,由医院提供教学场所,学校投入教学设备,合作共建教学点。在院内建成多媒体学习室,建立了床边教学基地,做到“在实践中教、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锻炼”,从实际意义上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实施工学结合“1+2”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学年在校内进行基础科目学习,期间“同步实训”,第二、医院及康复医疗机构进行专业学习和实习,其中第二学年进行“床边教学”,第三学年“顶岗实习”。

(2)护医院合作,共建合作教学点,开展“1.5+1.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医院提供教室和实训室,学校投入多媒体、电脑、桌椅及近20万的教学模型,医院护理骨干担任教师,开展“教室进医院,课堂进病房”的课岗教学模式,让学生早期体验,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学习,为毕业生适应岗位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助产专医院合作,共建实训教学基地。由医院提供场所,学校投入22万余元的教学模型和实践技能操作设备,既能满足我院助产专业学生实践教学需要,又能为医院提供培训、考试等服务。

(4)医院合作,共建院校合作临床技能实训室。由医院提供场所和部分实训设备,学校投入近30万教学实训设备,既能满足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践教学需要,又能为医院提供教学、培训、考试等服务。

(5)医院合作,共建口腔医学专业教学点。由医院提供场所和部分实训设备,学校投入近55万教学实训设备,在医院内建立了数字化技工室、口腔颌面外科实训基地、牙体牙髓病科实训基地、牙周病科实训基地、口腔修复科实训基地既能满足我院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专业教学、实践教学服务,又能使医院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三)广泛开展社会服务

集团牵头学院主动为行业培训各类在岗技术人员,今年共培训余人次。年卫生计生监督重点检查计划工作师资培训班;年全省乡镇卫生院临床基本技能培训班;年全省卫生计生系统新闻发言人和通讯员培训班;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典型事迹巡回报告团来青巡回报告会;青南三州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临床技能培训班;青海省妇幼健康服务年活动技能竞赛;年全国积极心理学与个性化教育高端论坛暨职业院校积极心理教育学术年会,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共八个项目。同时学院还承办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承担国家卫生部中西部地区城市社区护士培训工作;为中职医学类学校培训专业教师;承办全省妇幼保健技能大赛;省新华人才培训中心提供师资;承办全省护理技能大赛;社区护理员培训。为服务地方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

临床医学系承办了“全省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临床基本技能培训班”.培训班为期5天,93名乡镇卫生院学员参加了培训,12名一线教师分成5组完成理论和实践培训任务,每天培训时间达到10学时。培训内容包括中医适宜技术、心电图基本知识和操作、超声诊断、计划生育技术和妇女保健、急救技能。这次培训的实况在青海卫视“青海新闻联播”节目首播,在影视综艺频道重播,在西海都市报第二版刊登了题为“全省基层卫生院临床技能培训班开班”的报道。

二、推进集团化办学的规划和思路

(一)搭建五个平台,创新活动载体

1.举办专业技能大赛,搭建学生成长平台

以技能大赛等为载体,积极邀请各成员单位专家和能手,联合举办学生专业技能大赛,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举办各类培训活动,搭建教育培训平台

一是以学院培训部为主要牵头部门,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积极为社会服务,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是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不断加大对学院师资的培训和学习,以期提高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及自身各方面的素质。

3.采取各类就业措施,搭建人才交流平台

以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为阵地,搜集各成员单位用人信息及毕业生信息,定期发布,并积极与相关人才交流中心进行合作,努力提高学院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4.做优做强专题栏目,搭建信息交流平台

为促进集团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主页上设置了职教集团专栏,有政策法规、集团文件、专业建设、实训基地等子项目。今后通过信息平台加强宣传,互通有无。

5.集医院、学校、企业,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医院,积极推进“在医院中建课堂”。

二是与省内外中职对接,贯通中高职教育。

三是与省内外本科院校密切合作,打通“高本衔接”。

通过以上努力,在近几年内初步建立中、高职及本科贯通的“立交桥”式的教育构架。通过多种形式合作办学,实现合作互利共赢,从而搭建资源共享的平台。

(二)抓好六项工作,强化对外宣传,日益扩大集团影响力

(1)抓好集团扩员工作。随着集团建设的发展,尤其是在专业建设委员会工作的不断开展和学院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高的良好形势下,一方面集团会需要更多的专家、行业能手加入进来,医院学校和企业也在积极与集团取得联系,谋求加入,共同发展。

(2)抓好人才培养工作。以专业建设委员会为载体,医院、企业协商,共同研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尤其在中高职衔接与高本衔接的过程中,培养更加适合岗位需求的专门化人才。

(3)抓好培训服务工作。集团成员学校充分发挥专业、师资、技能鉴定、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与社会、行业的广泛联系,积极开展各类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以期有效提升集团的影响力和社会声誉。

(4)抓好专项调研工作。为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找准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全力做好青海卫生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工作,今后将开展”以集团化办学与行业发展契合度“为主题的转向调研工作,为进一步引导学院科学设定人才培养标准,优化专业设置、深化课程改革,积极推进卫生职业教育与行业发展一体化进程。

(5)抓好集团机制建设。一是责任机制,以集团章程为宗旨,明确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院企参与、学校主办的责任。以项目协同、协议为基础,明确参与各方责任。二是项目机制,以常务理事会确定的年度工作为依据,秘书处分解落实若干项目。以项目为载体,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制定项目方案、签订协议、推进实施。三是激励机制,集团理事会定期评价,总结经验,表彰优秀集团成员单位和个人,激励与推动成员间合作。参与方领导重视、合作有力、成效显著。

(6)抓好对外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的作用,通过网络、简报、电视等多媒体形式,加大对集团的宣传和推介,不断扩大集团影响力。

作者

青海卫生职业教育集团袁宁李红霞陈延青

来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扫一扫,







































得了白癜风该怎么治疗
白癜风注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xingxing.net/xhdsbjj/13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