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海晏海晏县金滩乡东达村的蝶

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滩乡东达村,由于地理条件差,气候异常等因素,农业收入较低,曾因此被评为省定贫困村。为了改变东达村落后的面貌,村两委动了不少心思,通过党员发挥作用,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一点一点发展了起来,年,东达村实现脱贫,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11月20日,大地银装素裹,天空飘着雪。东达村党支部书记牛生有像往常一样在村里转悠,一会儿到村里的养殖园里看看,一会儿又到村民家里拉拉家常,听听群众的意见。

谈起这几年东达村的变化,牛生有很是感慨。牛生有说,东达村一共有户人。过去的东达村可以说是全海北州最穷的一个村。当地人都说,东达东达,不是“冻”就是“打”,也正因为此,外村的姑娘不愿意嫁到这里。如今村里发展起来了,老百姓的生活好起来了,现在除了在州上和县上住的村民外,村里户人家,有90户家里都有了小汽车,嫁到东达村的姑娘也越来越多。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如何让村子发展起来,思想转变最关键,转变思想观念首先得从党员干部开始,只有党员干部的思想活跃了,有好的发展路子,才能让百姓增收、带来实惠。

年年初,东达村支部通过讨论达成一致,准备为村里开办第一个集体经济,后来召开扩大会议,再经过村集体大会讨论,着手创建富民特色种养殖合作社,同时,在技术人员的支持和努力下开始栽培食用菌杏鲍菇,经过一年时间,试种成功。为了形成规模,随后,牛生有和村委会主任垫资盖起了一座养殖大棚,就这样,东达村第一个村集体产业诞生了。牛生有说:“慢慢合作社规模扩大,成为集牛羊育肥、农畜产品销售、食用菌栽培、加工、农业生产经营有关技术、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了带动同村人一同致富,合作社成立后,牛生有将村里8户贫困户带进合作社,每人每月发0元的工资,一年的工资支出为12万元。虽然村集体经济收入才3万元,但是老百姓有了明显的增收。”

东达村是个半农半牧村,养殖业是村里的支柱产业,为改变村集体经济单一的情况,年,东达村成立了一个活畜交易点,当年村民的增收就达到60万元。

牛书记还有一个头衔,就是金滩乡能人议事会的成员。年3月份,金滩乡党委、政府在党建促脱贫、党建促发展的大格局下,凝聚社会力量,号召能人大户、专业合作社、私营企业在致富路上回报家乡,积极认领贫困户助力精准扶贫,并组建了金滩乡能人议事会。在能人议事会挂牌当天,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以及26户贫困边缘户被59位能人全部认领。

牛生有和合作社一起认领了9户贫困户,安排在合作社的养殖基地里务工,每人每月工资0元。牛生有告诉记者:“这两年合作社发展不错,帮助贫困户脱贫义不容辞,只要他们靠自己劳动能有份稳定的收入,脱贫奔小康就不是什么难事。”

东达村今年被列为乡村振兴的试点村。为了让村集体产业得到壮大发展,牛生有想在村里创办集中养殖区,但是资金缺乏是个棘手的问题。有困难,就得想办法解决,牛生有通过能人议事会让广大能人出点子、想办法。最终选出两个能人党员靳友福和牛生祥以先垫资建设的方式让标准化羊棚顺利开工建设。

为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东达村党支部在“三基”建设中,针对党员队伍管理流于形式、党员作用发挥不好等问题,积极探索实行党员好事坏事记分制,强化党员日常管理,调动党员主动作为、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党支部每月把村里需要党员带头做的事项及多数群众的愿望列成清单,采取小事领办、大事招领和难事指定三种形式让党员积极办好事、解难事,主动挣分。结合村里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列出在群众环境保洁、扶贫帮困、纠纷调解、义务劳动等方面需要党员带头解决的“小事”,让党员主动领办。把村级产业发展、劳务输出、维护稳定、项目争取等村里的“大事”列入招领范围内,在村务公开栏上张榜招领,引导党员为村级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贡献力量。对个别无人认领的“难事”,由党支部根据实际情况指定1名或两名以上党员认领,并由支部协助完成。

在牛书记和村里能人党员的带动下,东达村在年实现脱贫,人均收入达到元。如今的东达村,不再是人们眼里的落后村。能人党员为群众做好事、实事,也让群众感受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员的带动下,东达村的能人越来越多。

来源:西海都市报

编辑:郭海明责编:才旦加

监制:才旦加

海晏县委宣传部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xingxing.net/xhdsbjj/117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