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
当你身边的人心脏骤停
你会怎么做?
是拨打急救电话
等待医务人员的救援
还是立即为患者
实施心肺复苏的急救措施?
也许你不知道的是,心脏骤停患者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每拖延1分钟,患者的生存率都会下降10%。时间就是生命,及早开展心肺复苏救治是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生命最重要的手段。
科学的心肺复苏应该怎么做?
专家将为您详解这项救命的技能
赶快学起来吧↓
检查患者的反应
专业人员触摸患者的颈动脉
心肺复苏技能面临“三低”困境
有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死于心脏性猝死,而在面对心脏骤停患者时,很多人不敢救、不会救。在公众中普及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对于拯救生命至关重要。心脏骤停患者如得不到抢救复苏,4至6分钟后会造成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损害。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患者有可能被挽回生命并得到康复。
据相关资料显示,80%医院以外的地方,其中又以心脏猝死居多,如果在4分钟内开展心肺复苏,约有一半人能被救活;如果在4至6分钟开展心肺复苏,约10%的人可被救活;超过10分钟复苏者,存活率几乎为零。
因此,当发生心跳骤停后,第一目击者拨打急救电话并及时为患者开展心肺复苏是非常必要的抢救措施。
遗憾的是,我国面临着心脏骤停患者院外心肺复苏成功率低于1%、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率低于1%、医务工作者向家庭成员传授心肺复苏技术低于1%的“三低”窘境。
“和全国相比,我省群众的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率和院外心肺复苏成功率更加低。”医院急诊ICU主任医师王文欣说。他认为,造成普及率低的原因主要和群众的主观重视程度不够、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在全社会的宣传力度不够以及青海省的地域分布较广等因素有关。
胸外按压双手要这样放
人工呼吸
青海省开展心肺复苏专业培训
作为一项专业急救技能,心肺复苏的操作掌握需要专业人员的培训。为提升青海地区的急救水平,提高居民的急救能力和健康素养,医院率先申请在青海成立中国心肺复苏培训中心。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的专家评审团的现场审查和抽查考核,医院顺利通过评审。7月15日,医院被正式授牌命名为中国心肺复苏培训中心,这是青海省首家专业心肺复苏培训中心。
相关的专业培训有序展开。据王文欣主任介绍,为迎接高原旅游旺季的到来,进一步保障游客的安全,青海省红十字会、青海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和医院共同协作,对省内旅游从业人员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培训的内容包括心肺复苏在内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同时,医院开展的首期心肺复苏培训导师班开班,首批培训了医院各专业的医务人员,这名心肺复苏培训导师如星星之火燎原之势将这项专业技能在省内推广开去。接下来,医院将相继对铁路工作人员和交警等人员展开心肺复苏的专业培训,逐渐搭建起全省心肺复苏救治网络,让更多的人掌握这项急救专业技能,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
胸外按压
心肺复苏这样做
心肺复苏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来说十分重要,那么如何采取正确有效的方式为患者做心肺复苏急救?
王文欣主任介绍,心脏骤停患者的病因多种多样,能否挽救这些患者的生命,除了患者的基础状态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现场急救措施、正确的复苏手法。普及基本的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将为医务人员到场抢救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1)评估自己和患者所处的环境是否安全,确保在安全的环境中施救。
(2)检查患者的反应。专业人员可通过触摸患者的颈动脉确定有无颈动脉搏动来判断心脏是否停跳。需要提醒的是,颈动脉并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说,主要看患者有无呼吸、意识是否清醒。
(3)向周围的人寻求帮助,并指定一人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4)实施胸外按压:患者应仰卧于地上或床上,施救者双臂垂直,两手交叉紧放于患者胸骨下段位置上按压,按压频率为每分钟至次。按压深度为5至6厘米。
(5)检查患者的气道是否通畅,并清理口腔异物,包括假牙。
(6)人工呼吸。在保持气道通畅后,施救者以置于病人前额的手捏紧病人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将自己的口唇贴紧病人的口唇做深而快的用力吹气,直至病人胸部上抬。每做两次口对口吹气后,立即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
(7)继续实施胸部按压,并保持按压和人工呼吸比例按照30比2开展,即按压30次后做两次人工呼吸。这样做5次按压和人工呼吸循环后,观察按压效果。在等待医务人员到来前,继续按压和人工呼吸。
(8)专业医务人员要对患者及时使用除颤器。
专业人员使用除颤器
相关链接
心脏骤停是由哪些疾病引起的
心脏骤停指的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心脏骤停是严重的病症,会引起全身严重的缺氧和缺血,如果没有及时抢救,会导致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瞳孔放大,甚至导致死亡。
在临床上,心脏停止跳动5至10秒,就会出现昏厥;停止跳动15秒,会出现抽搐;停止20秒,就会出现昏迷,一旦心脏跳动停止超过4分钟,就有可能造成大脑严重损伤甚至导致死亡。心脏骤停是临床上最危重的急症,必须争分夺秒积极抢救。
哪些疾病容易引起心脏骤停?
冠状动脉疾病
常见的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导致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其次是冠状动脉痉挛,通常还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和心绞痛。其他疾病包括冠状动脉起源异常都容易引起心脏骤停。
非冠状动脉性疾病
1.原发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容易心脏骤停而猝死,约半数患者会发生在20岁之前,也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段。
2.瓣膜病。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容易出现主动脉瓣膜狭窄,这类患者有25%的概率会发生猝死,发病的原因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致室颤、心脏传导阻滞等有关。
3.先天性心脏病。年轻人在运动后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包括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原发性室颤,临床表现昏厥或心搏骤停以致猝死。先天性心脏病中的法洛四联症最容易引起患者猝死。
更多精彩文章:
■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涉事问题疫苗未流入我省
■农工党中央来青调研工作座谈会在西宁召开
■对疫苗案件腐败问题,吉林纪委监委要查了!
■热点普法
“疫苗事件”持续发酵,三问疫苗之殇!
来源:西海都市报
记者:贾忠英
图:西海健康
编辑:张晶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xingxing.net/xhdsbfz/11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