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海省首例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在四川完成
“感谢国家的好政策,为我们退休安置人员解决了大难题!”3月31日10时许,从我省退休并在成都定居的患者朱兆邦医院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窗口办理了出院结算手续,成为我省首例通过国家人社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直接结算住院费用的患者。
现年77岁的朱兆邦副教授在青海师范大学从教逾40载,年退休后随子女定居成都市。年6月罹患癌症,需定期住院做灌注局部化疗,每次住院报销结算前后耗时近一个月时间,而这次办理出院手续仅用了10分钟。这项利民政策带来的巨大变化,让老人难掩激动之情。
从报销手续多、耗时长、患者垫付资金大,到实现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朱兆邦成为基本医疗保险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的亲历者之一。
为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提前部署,将此项工作列入我省医改重点任务,相关部门加快建设异地就医结算平台。2月,我省异地就医结算平台正式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并作为首家拨付预付金省份,向北京、天津、四川等5个省市,拨付了我省省本级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的预付金万元。3月1日,我省正式开通省本级异地安置退休人员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服务,成为实现全国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的省份之一。
截至年底,青海跨省异地安置人员共人,分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省社会保险服务局副局长李向红介绍,通过从手工报销向联网结算的转变,有效解决了异地就医人员医疗费用垫支压力大、跑腿报销难的问题,切实减轻个人负担,还将有效解决社保经办机构人工审核数量大、人手不足、杜绝极少数参保人员利用虚假发票骗取医保基金等问题。
2青海省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
到年,全省新建装配式建筑占同期新开工建筑的比例达到10%以上。
我省高度重视装配式建筑发展,将其作为推动建筑施工方式变革、保护生态、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安全、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大事来抓,各项工作初显成效。
我省装配式建筑处于起步阶段,并且以钢结构为主。年1月1日至年3月,我省使用钢结构建筑共35.81万平方米,占同期全省新开工房屋建筑面积的6.2%,其中钢结构厂房13.87万平方米,钢结构住宅、公建21.94万平方米。西宁市在城市桥梁上首次使用钢结构,建成长度约米的钢结构桥梁。
为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我省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到年,全省新建装配式建筑占同期新开工建筑的比例达到10%以上”的工作目标。将装配式建设发展写入《青海省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办法》,要求县级人民政府支持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建设,推广装配式建筑体系,提高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要确定一定比例的建筑应用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政府投资的其他公共建筑优先应用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西宁市率先启动了装配式建筑试点。
下一步,我省将以西宁市、海东市为装配式建筑重点推进区域,重点发展预制混凝土结构、钢结构。
3青海省发布年流通领域家装建材类商品质量抽检结果
近日,省工商局发布我省年流通领域家装建材类商品质量抽检结果。
经对全省流通领域销售的壁纸、陶瓷地砖、木地板、自镇流荧光灯等家装建材类商品质量抽检显示,合格组,不合格20组,样品综合合格率为85.3%。涉及的主要不合格项目为有害物质限量-重金属(或其他)元素-铅、吸水性-正面、吸水性-反面、静曲强度、表面耐磨、显色指数、色容差、初始光效、谐波电流、灯功率等。其中,壁纸抽取样品40组,合格32组;陶瓷地砖抽取样品41组,全部合格;木地板抽取样品35组,合格30组;自镇流荧光灯抽取样品20组,合格13组。
省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工商部门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本次抽检中销售不合格商品的经销单位进行处理。全省范围内凡是经营与不合格商品同一商标的同一规格型号商品的经营者,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国家工商总局《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办法》的规定,立即采取停止销售、警示等措施。对于拒不履行退市义务的销售者,工商部门将依法查处。公示的不合格商品的生产企业和经营者应同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主动采取措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4青海省企业加大品牌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企业品牌建设,加快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的青海消费品工业品牌,提升了青海消费品影响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为了做好全省企业的品牌建设工作,围绕做大消费品工业规模,积极协调落实国家和省结构调整、稳产增效、降本节支扶持政策,持续加大消费品工业中小微企业的培育力度,组织条件成熟的企业及时申报入统。同时,还瞄准消费品工业集中区,积极开展“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南川工业园区成功创建“全国高原藏毯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都兰县诺木洪创建“全国高寒枸杞种植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增强。
年,全省新入规消费品工业企业22户,占当年全部入规企业总数的32.8%。截止年底,全省消费品工业产品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5个,占全省总数的79.5%;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33个,占全省总数的%;拥有青海省著名商标个著名商标,占全省总数的62.8%。
5本月起,青海省将全面提高县乡临时救助审批额度
自我省率先在全国建立临时救助制度以来,已有数以万计的困难群众享受到这一惠民政策的福祉。为了让临时救助政策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月起,我省将全面提高县乡相关部门临时救助审批额度。
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就是民政部门的职责所在。在出台《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后,我省不断扩大临时救助的对象范围。临时救助在解决困难群众遭遇突发性、暂时性困难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近年来,我省的临时救助政策不断完善,资金也不断增加。仅年,我省就开展临时救助8.14万人次,平均救助人均水平达元,发放临时救助金2.61亿元。
今年起,为更好地开展临时救助工作,省民政部门决定将县级民政部门临时救助审批权限由原来的元提高至00元。受县级民政部门委托,乡镇人民政府临时救助审批权限由原来的元提高至元。
与此同时,我省还将继续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全面开展救急难,对因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及时给予临时救助,最大限度减少突发性原因造成的贫困。此外,民政部门还将持续做好临时救助资金发放的监管,把每一分钱都用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刀刃上。
6青海省评选出16座美丽城镇
青海地大物博,有一大批极具民族特色与历史意义的美丽城镇。近日,通过竞争性评审会议,年全省美丽城镇评选结果出炉,16座城镇榜上有名。
近年来,我省把推动美丽城镇建设作为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加快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切实改善城镇人居环境,着力打造充分体现地域文化、民族特色、历史记忆、生态环保、设施配套、宜居宜业、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美丽城镇。此次评选出的16座小镇,分别为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城关镇、东峡镇、长宁镇;湟中县李家山镇、西堡镇;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镇、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镇;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尕巴松多镇;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康杨镇;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柯曲镇;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清水河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香日德镇、都兰县宗加镇、德令哈市尕海镇、乌兰县柯柯镇。年美丽城镇项目共计划安排省级财政专项资金8亿元。
来源:青海日报、西海都市报,青海政务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