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果洛丨西海都市报从驰骋到标本

编者按:

青海省作为“世界牦牛之都”,藏牦牛的数量居世界之首。藏牦牛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生产生活资料,在牧区产业发展中具有主导地位。藏牦牛承载着中华民族勤劳朴实、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民族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忍耐”的高原精神,这与“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内涵相契合。为此,果洛州人民政府建议将藏牦牛特质充分融入奥林匹克精神,阐述设计符合奥运理念的青海藏牦牛形象,申报为年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吉祥物。

今日起,本报联合果洛州文体广电局开设《牦牛——雪域之舟》专栏,刊发系列报道,带你走进雪域果洛,去认识享有“高原之舟”美誉的藏牦牛,感受它们身上蕴藏的巨大能量。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化界打破坚冰,迎来了一个创造的黄金季。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对接,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以及民族民间文化的重生和再造,都成为了当时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表达。巨大的牦牛头颅,也成为了一些艺术场所的标志。

肖巴摄

当重达百余斤的野牦牛头颅悬置于某个艺术沙龙,或者某个艺术家的创作室时,它所带来的那种来自高处、来自旷野的能量,使得城市室内文化黯然失色。这种神物本来就该自由地驰骋于天地之间,攀行于冰峰雪岭之上,或者漫步在上帝的地毯——那绿色翻卷的草原。即使是其骸骨、骨架、头颅,也只有旷野才与之匹配;即使是只剩下头颅,也当得起时光的致礼。青海一位诗人曾写过一首题为《大漠·野牦牛颅骨》散文诗,呈现被时光雕琢野牦牛骸骨:

关于那强壮的兽的想像毫无意义,它存在于另一维度,是已消逝了的时间。血、肩胛、以及鲁莽被狂雪与暴日风尘逐日淹没。

腐肉剔落促成颅骨诞生。昔年躁渴难耐绝望冲突而终陷于黄沙之中的猛兽,如今以一颗硕大头颅继续与这傲慢的苦界相峙。继续着的相峙静谧而深刻。这在每个黑夜之后呈现倔强线条的颅骨,自有一种君王风度。

——生命原本是不可战胜的。

溢满力度的犄角。仰承时光蚕食而呈现痛人神经的脆弱鼻翼。那注视,那自一双空空眼洞的注视。颅腔内错落有致的骨质建筑间回旋的风。

大漠上一只野牦牛颅骨构成的沉重的明暗,压迫着人的视觉神经。

我向这样庄严的生命造型致敬!

从奔走到静止,从自由之躯到一具头颅,其实这是近百十年来野牦牛的命运。换句话说,百十年前的青藏高原上还生活着数十万头野牦牛;如果我们能够按动时光的后退键,那肯定会轻易看到,数千头野牦牛气势磅礴地行进于高山牧场的场面。那是造物的骄傲的手笔,是可以让目击之人动容震撼,体验生命之力量和美的启示。

遗憾的是,现代文明不可避免地来到了雪域。现代文明的枪声、商贸和不择手段,终于使野牦牛这个本来与人类和睦相处、从不设防的物种,在不断地猎杀中,数量越来越少。

野牦牛所面临的第一颗子弹,可能来自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和他的随从。带着那时候欧洲人特有的傲慢与偏见,当这群来自地球另一端的人们突然发现悠闲散步的神兽,野牦牛那庞大坚实的身躯隐秘地刺痛了斯文·赫定们。于是,一颗子弹飞向野牦牛;接着又是一颗……被激怒的野牦牛冲向这群鄙卑的人们……杀戮开始之后就无法迅速休止,人和野牦牛的关系就这样被破坏了,这是对我们和万物之间根本的契约的违背。作家、记者古岳先生在《走向天堂的野牦牛》一文中,写到了人们屠杀野牦牛的方式和手段,其间透露着一种令人发指的残忍和贪欲:

“据说,野牦牛可以循着子弹散发的火药味儿向猎人一路追杀而来。如果是顺风,它们灵敏的鼻子可以嗅到几公里以外的异味儿,尤其是人类的体味。自然界很多的野生动物都有这种奇异的本领,所以,有经验的猎人都会守着逆风的山口等待猎物。野牦牛是一种具有团队精神的生灵,当一群野牦牛在一起时,它们就是一个整体,在不同的环境里,它们中的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职责和分工。带领和指挥它们行动的是一头公牦牛。无论面对怎样的严峻形势,它都不会忘了自己的使命。它总会让自己处在相对危险的位置来保证群体的安全。当灾难来临时,它又总会自觉地冲在前面,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群体的安全。”

憨直的野牦牛怎么可能是机心百变的人类的对手。于是,一具具牛尸渐渐高过一些山坡。和大多数人一样,古岳也没有近距离观察过一头真正的野牦牛。他说,他触手可及的只有野牦牛的标本。当古岳的手指划过生命气息早已不再的野牦牛标本的绒毛,他的内心涌起的是愤怒和忏悔。古岳这样写道:“我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要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制成僵硬的标本……所有的标本都以热爱的名义出现都以仇恨的面目存在着……那些美丽生动的鲜活生命因此不能奔跑和飞翔了……所有的一切都已僵硬……每一个生命的死亡就是一个世界的结束……”

当生命成为标本,物种成为标本,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追忆和回想。在人类的歌唱中,挽歌、哀歌、恸歌尤其打动人心,因为这样的声音指向人心的最深处,因为其实每个人都明白丧钟为谁而鸣。

推荐阅读

●果洛课间舞蹈操录制完成全网首发

●?????????????????????????????????

●????????????????????????????????

●马盛德:人们最终会热爱自己的文化

●格萨尔文化:果洛旅游有了“魂”

●传承人不仅是昨天的守护者,也是当下的主人

来源丨西海都市报

编辑丨恰嘎·觉如

李羌果广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图片
北京哪家医院能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xingxing.net/xhdsbzn/74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