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医治吗 http://www.jk100f.com/m/
《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神话作品,作者吴承恩在这部作品中构架起了一个色彩缤纷、光怪陆离却又无比精彩奇妙的神话世界,让人读来,陶醉其中,美不胜收。
但是,一个人的脑力终究有限,就算你殚精竭虑、绞尽脑汁,构架起自己十二分满意的故事体系,到头来,还是会有许多细节经不起推敲,难圆其说。
不是吗?
一代武侠小说宗师金庸也用他的十四部武侠小说营造出了一个属于他的江湖世界。
金庸有幸经历了互联网时代,可以通过网络看到了无数网友对他小说的吐槽,看到了小说中的许多漏洞和自相矛盾之处。
为此,金庸在自己生命最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不再动笔写任何新作品,只专注于修改这十四部旧作品。
然而,修啊修,改啊改,很多地方终究是难圆其说,越修越烂。
吴承恩是明朝人,他离我们的时代太远了,他的有生之年,无法听取太多读者对他作品漏洞的指出,想修改也不知该修改哪个地方,那么,作品中的许多硬伤就只能永远地存在着,永远在流传下去。
随便举几个例。
比如说,孙悟空出世后,吴承恩描写了一个让读者啧啧称奇的水帘洞。
尽管吴承恩说了,这洞府是“天造地设”,是大自然在奇特的条件下生成的。
我们也同意他这种设定,都认为洞府里的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是与生俱来的。
但是,洞府前那一块石碑上的字怎么解释?
那块石碑,用楷书书写了工工整整的十个大字,叫做“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说这十个字不是人为,而是“天造地设”,我信你个鬼。
再比如,孙悟空去龙宫索宝,得到了定海神珍,书中写:拿出海藏看时,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额滴娘!一万三千五百斤,这重量、这威力,让人一听就头皮发麻。
但是,取经路上,我们经常发现,这金箍棒其实是盛名难负——孙悟空拿着它,有时连区区几个小妖怪都打不死。
与金箍棒一样,同为神兵利器的九齿钉耙,其全称为上宝沁金耙,乃太上老君用神冰铁亲自锤炼,借五方上帝、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的净雷法咒、六丁六甲之力锻造而成,重量有一藏之数,连柄五千零四十八斤。
九齿钉耙也会变化,用猪八戒的话来说,那是:“随身变化可心怀,仁义翻腾依口诀。”平时不用的时候,就变成腰带,系在腰间。
书中只说钉耙变了形状,不说变了重量。
那么,猪八戒片刻不离地携带这几千斤的大家伙并不嫌累,却总为挑那几十斤得的担子叫苦连天,这也太假了吧?
孙悟空学艺归来,发现自己家的小猴子被混世魔王欺负,怒不可遏,一个筋斗云找到了混世魔王,将他干掉,解救出那些被捉来充当奴仆的小猴子。
这混世魔王的洞府离花果山有万里之遥,怎么携带这些小猴子回家呢?
吴承恩不假思索地写:“好猴王,念声咒语,驾阵狂风,云头落下,叫:“孩儿们,睁眼。”众猴脚髹实地,认得是家乡,个个欢喜,都奔洞门旧路。”
另外,第七十一回,师徒四人过朱紫国,孙悟空负责去营救金圣宫娘娘。人是救出来了,该怎么带她回国呢?
孙悟空“寻些软草,扎了一条草龙,教:“娘娘跨上,合着眼莫怕,我带你回朝见主也。”那娘娘谨遵吩咐,行者使起神通,只听得耳内风响。半个时辰,带进城……”
看看,孙悟空要组团来个环球旅行根本不是问题。
但是,过流沙河和过通天河,吴承恩硬起头皮,写猪八戒和孙悟空都互相推诿,都不肯驮唐僧过河。
那猪八戒道:“师父的骨肉凡胎,重似泰山,我这驾云的,怎称得起?须是你的觔斗方可。”孙悟空却说:“我的觔斗,好道也是驾云,只是去的有远近些儿。你是驮不动,我却如何驮得动?”
吴承恩的解释就是:唐僧是肉体凡胎,重似泰山,驾云驮不动。
但是,我们看,众多妖精在捉唐僧的时候,只需“呼”的一口狂风,就把唐僧卷走了。
显而易见,吴承恩写着写着,自己也觉得不得劲儿,到了第九十九回又了抛出另一个解释。
彼时,师徒四人过凌云渡,唐僧已脱了凡胎。猪八戒于是提出要求,想哥仨共同作起摄法,让师父驾云过河。孙悟空严厉拒绝了。书中写:“若肯使出神通,说破飞升之奥妙,师徒们就一千个河也过去了;只因心里明白,知道唐僧九九之数未完,还该有一难,故羁留于此。”
原来之前不肯让唐僧驾云,是要唐僧受难,接受佛祖考验。
嗨,要真想考验,就不该让西海龙王三太子敖烈作牛做马给唐僧骑,您让他一步步地走算了。
当然,话说回来,这几个例子若真要生扯硬拽地解释一通,也是说得过去的。
比如硬说“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十个字就是自然风化而成的,您能咋地?
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的重量,就是个噱头,其实只有十几斤重,您又能咋地?
猪八戒不肯挑担,纯属懒,您不能咋地吧?
唐僧不能驾云,只能骑马,这是佛祖定下的游戏规则,佛祖为大,一切没得商量。
……好吧,好吧,以上都拉倒。
下面说一个,吴承恩脑洞太大,设下的一个谁也没法圆的神逻辑。
书中第四回,孙悟空嫌弼马温官小,反出天庭,回到了花果山。猴子猴孙说:“恭喜大王,上界去十数年,想必得意荣归也?”孙悟空疑惑道:“我才半月有馀,那里有十数年?”众猴道:“大王,你在天上,不觉时辰。天上一日,就是下界一年哩。”
看,小说一开局,吴承恩就定下了“天上一日,下界一年”设定,猜想是为以后妖精到下界作乱作铺垫的,不然,妖精在凡间作乱了几年、十几年,而神仙仍然毫不觉察,这无法说得过去。
我们看,第三十一回,孙悟空巧斗黄袍怪,上天查询清楚了黄袍怪的来历,对宝象国国王说:“玉帝查得他四卯不到,下界十三日,就是十三年了,盖天上一日,下界一年”。
在写这些的时候,吴承恩一定倍儿爽,自鸣得意,为自己这机智的时间设定所佩服。
但是,他没有想到,这种奇怪的设定,会产生一个巨大的硬伤。
那就是孙悟空为了降伏妖精,经常在天上人间来回穿梭地搬救兵,这笔时间账该怎么算呢?
你想想看,既然天界的时间是下界人间的倍,那就意味着天界的一分钟,是下界的三个时辰(6个小时)。
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救树》中,孙悟空推倒了镇元子的人参果树,约定三天内医活果树。
这三天时间必须是按照下界的时间长度来算的,不然,唐僧他们也等不起。
但是,这就等于要求孙悟空上天入海寻求助的时间只有短短12分钟!
我们看,孙悟空马不停蹄地寻遍了福星、寿星、禄星,帝君,瀛洲九老,观音菩萨,12分钟,办得到吗?
还有,唐僧去西天取经所耗费的时间,是十三年。
但按仙界来说,这十三年只是短短十三天。
大家想过没有?这十三天中,孙悟空到天庭搬过多少次救兵了?
不用说,在玉帝和天庭诸人的眼里,孙悟空常常是刚刚转身离开,又回来借兵,让人烦不胜烦。
另外,唐僧师徒路阻乌鸡国。那乌鸡国王被青毛狮变成的妖道推到井里,受了三年阴间之苦。文殊尊者来收回青毛狮时解释说,青狮是受了如来佛祖的委派,前来报文殊菩萨三日水灾之恨的。
然后,唐僧师徒来到了八百里狮驼岭,这头青毛狮又出现在狮驼洞里了!又出现在狮驼洞里了!出现在狮驼洞里了!在狮驼洞里了!洞里了!了!
十三天时间内,青毛狮子两次下凡作乱,这主人也太懈怠了吧!
更让人诧异的是,如来佛带领文殊、普贤两位菩萨前往收服狮驼洞三妖怪,如来问文殊:“菩萨之兽,下山多少时了?”
文殊答:“七日了。”
如来道:“山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不知在那厢伤了多少生灵,快随我收他去。”
我的天!
不是说好了“天上一日,下界一年”的吗?
怎么到了如来这儿,又成了“山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了?
就不能让人好好地玩了吗?
我们可不可以说如来的时间观念很差?
不是吗?
如来在灵山大雷音宝刹和诸佛、阿罗、揭谛、菩萨、金刚、比丘僧、尼等众开会,突然幽幽来了句:“自伏乖猿安天之后,我处不知年月,料凡间有半千年矣。”
如来果然是个“不知年月”之人!
如来“不知年月”就算了,问题是,他说的这“半千年”,是按仙界的五百年来算的还是按下界的五百年来算呢?
如果按仙界的五百年来算,那孙悟空也忒太惨了。
这问题也涉及到,阎罗在生死簿上记录孙悟空的寿命是“三百四十二岁”。这三百四十二岁是按仙界的标准来算呢,还是按下界的标准来算?
只有鬼知道,不,只有阎罗知道。
最后顺便一提的是,第八十三回《心猿识得丹头,姹女还归本性去》里面,托塔天王曾提到:“我止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小儿名金吒,侍奉如来,做前部护法。二小儿名木叉,在南海随观世音做徒弟。三小儿得名哪吒,在我身边,早晚随朝护驾。一女年方七岁,名贞英,人事尚未省得,如何会做妖精!”
按照吴承恩的介绍,神仙都是长生不老的,即托塔天王、金吒、木叉、哪吒等人不死不灭,永远保持原有样子——哪吒永远是一副英俊小哥的模样。那么,他的妹妹贞英,只有七岁(其实是人间的七百岁),是不是也永远长不大?永远人事未省得?真是个谁也说不清楚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