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是第30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开幕的日子,受到疫情的影响,本应属于十年大庆的热闹和喧嚣,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在规模上,已然削弱了许多,但啤酒会有的,海鲜会有的,黄晓明还是会来的。
这段时间最火的电视剧,无疑是两部女性题材的影视剧:《三十而已》和《二十不惑》,甚至于一段时间以来,持续占据着各大社交媒体的热搜榜,小编对影视剧没有什么兴趣,但对于名字却很感兴趣。毕竟今年正好是第30届青岛国际啤酒节,而青岛西海岸新区,从当年的开发区算起,也已经过了不惑之年。
当“三十而已”的青岛国际啤酒节,遇到了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和漫天的迷雾;“不惑之年”的西海岸楼市,一如这海边的团团迷雾,似乎有些让人越发看不清楚。
曾几何时,这里是青岛楼市的排头兵;曾今何时,这里是青岛楼市发展的代名词;曾几何时,海景房是这里的标配;但如今,随着青岛楼市的下行压力,以及海景房的日渐式微,焦虑和不安的情绪,正在西海岸新区逐渐蔓延。“失衡”,成为西海岸新区楼市的代名词
供需关系的失衡
房子说到底还是商品,而对商品价格影响最大的便是供需关系。
而就当前西海岸新区的楼市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供需关系的失衡。房子一大堆,土地天天拍,上半年,西海岸楼市新房成交第一,供应量第一,双第一,目前局面就是房子卖不动了。
从薛家岛金沙滩到开发区,再到灵山湾,两河片区、城市阳台、中央活力区、古镇口、老胶南、西客站等片区,楼盘遍地是。
未来五年,西海岸新区不愁没有新房。这几天,土地拍卖公告又来了。而且青岛的土地市场也很具特色,“勾地”行为遍地横行,每个月都有大片的土地上市,地价都不高,甚至经常出现起拍价成交的情况。已经很长时间没看到竞争拿地的场景了。
但需求量呢?当投资性需求占据大多数的时候,本土的刚需却是少之又少,因而导致当前的供需关系出现了太大的失衡。
片区发展的失衡
西海岸新区地域辽阔,依山面海,自然环境优越,绵长蜿蜒的海岸线,风景秀丽的大珠山、小珠山景区,以及多条地铁线路的不断落地,各个大型商超的开业运营,都见证了西海岸独特的魅力和快速发展的步伐。
纵观青岛发展史,可以概括为沿着海岸线不断延伸扩张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一部沿海楼房变迁史,西海岸新区作为置业热区,将优势的海岸线资源大多留给了公园和绿地,这无疑又增加了西海岸的吸引力。
但这也导致了片区发展的失衡,沿海区域汇聚了众多优势资源,而远离海岸线的区域则是日渐式微。
以啤酒城所在的金沙滩片区和北部的辛安片区为例,二者可以说是天壤之别,沿着滨海大道的金沙滩、唐岛湾一线,都是当前的西海岸新区的楼市热土,2W+的房子比比皆是,以此同时各种配套无论是交通还是生活,也是比较齐全;而再看辛安片区,这里号称是价值洼地,但工业厂区众多,基础配套很差,尽管未来有地铁,自贸区和第二条海底隧道,但这些偏产业的资源,又能为辛安楼市带来多大的带动呢?小编心里还是有些疑惑。
新房与二手房的失衡
如今的西海岸新区的楼市,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二手房涨价,新房降价。
可能有人说,青岛二手房不是降价了吗?没错,但那是投资客出手导致的,在去年的降价潮中,着急的投资客甩完了货,也把区域房价拉低到剩余投资客、刚需改善者的底限,这些人不急着卖房,也认为自己的房子价格被低估了,结果就是挂牌价上涨了,原来是比着卖的低,现在是比着挂的高。
此外,我们也要看到,西海岸新区沿海一线有海景、地铁、配套,这几年产业、人口也填了不少,有一定的刚需改善购买力存在,所以当前的一手房东,是不着急甩卖的。
但新房的行情就不同了,当下行的楼市遇到新冠疫情,可谓是雪上加霜,新房不降价,就卖不出去,就不会有业绩,就不会赚钱,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薛家岛、安子片区的新房,带装修价格已经跌到了2万以内,均价大约在一万八九,一些小开发商报价更低。至于灵山湾,有些楼盘已经降到了1.5万的装修价。
这就是目前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楼市现状,相信随着第30届青岛国际啤酒节的开幕,这里又将迎来一大批的投资客,在当前青岛楼市整体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不惑之年的西海岸新区,依旧是青岛楼市的扛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