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果洛丨西海都市报野性的血,珍贵的

编者按:青海省作为“世界牦牛之都”,藏牦牛的数量居世界之首。藏牦牛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生产生活资料,在牧区产业发展中具有主导地位。藏牦牛承载着中华民族勤劳朴实、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民族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忍耐”的高原精神,这与“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内涵相契合。为此,果洛州人民政府建议将藏牦牛特质充分融入奥林匹克精神,阐述设计符合奥运理念的青海藏牦牛形象,申报为年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吉祥物。

今日起,本报联合果洛州文体广电局开设《牦牛——雪域之舟》专栏,刊发系列报道,带你走进雪域果洛,去认识享有“高原之舟”美誉的藏牦牛,感受它们身上蕴藏的巨大能量。

野性的血,也是珍贵的血。

被莎士比亚称作“万物之灵长”的人类,无论有什么样超越万物的能力,仍然首先是万物的一部分。和其他生物种类一样,人类同样来自自然的孕育,人的生命形成和发展同样是自然的结晶和奥秘。大自然曾经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人类和各种生灵的母亲,万物生灵的存在,可能是人类未来的启示和保障。

当我们肃清荒野、征服山岳、压榨大地、戕伐雨林、猎杀飞禽走兽,无所顾忌地释放欲望,其结果只能是自己也找不到立锥之地,“落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野牦牛种数急剧缩减,实际上已经影响到了青藏高原植被、土壤和其他生物种类的生存。最明显的一个状况是,牧人的家养牦牛品种退化严重,适应性、抗病差,死亡率升高,皮毛杂色率也居高不下。

“礼失而求诸野”,基因退化而欲强振,一样要“求诸野”。寻找野牦牛,呼唤野牦牛,成为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畜牧兽医科学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选题。实际上,利用野牦牛为父本,早已是藏族人家的牧养经验之一。在高山草原和草甸,牧人是乐于见到野牦牛从远峻之处而来,混入自家的牦牛群,与眼神温和的母牦牛谈一场跨界的恋爱。其后,这样的牦牛后嗣,大多体质优良、形态健美,有力地改良家养牦牛群近亲繁殖的窘况。当夏季草场的清新气息弥漫于蓝天大地,吸引野牦牛群靠近牧家领地时,也有大胆热烈的家养母牦牛跟随野牦牛,同赴自由之境。一年之后,或者更多的时光之后,有的牧人会喜出望外地看到,浪迹天涯、放弃生活相对有所保障的栅栏生活的娇俏母牦牛,正从远处向主人家的牧场奔驰而来。曾经的小母牛,已经是成熟的母亲,“她”的身后是一群健壮欢腾的小牦牛。牧人们欣喜于回到“娘家”的“孩子”,这种归来不仅意味着自家牦牛头数的增加,更是菩萨、神灵和天地赐赠的福气。

藏族的生命观、生活观和对于自然的认识,如同盐溶于水一样,达到了一种高度的贴合。因此,藏族的生态环保理念,远远超过近百十年来从西方传来的环保理念。在青藏高原,我们很容易地就能观察到藏族的生活物质链条,是以最小的代价取之于自然,却又以最大的可能归还于自然。比如,从青草到牦牛的食物,再到把牦牛粪作为家用燃料,在畜牧放养的生活情境中,体现了一种最简朴而又最高级的资源取用和归还的科学方式。其间既包含牧人敬惜天地万物的观念,也隐含着一种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深刻认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能会更贴近地理解,牧人悠闲地看着野牦牛混入自家畜群的那种心态,以及看到自家母牦牛带着牛犊从远方归来的心情。“赐”和“赠”,在这些时候、在自然里意味深长,让人喜悦盈怀。

肖巴摄

反向思考,我们同样可以理解牧人久久难见野牦牛踪影的那种惆怅和郁躁的心情,牛群萎靡不振,产奶量锐减,肉质下降,牦牛出生率不高,肯定不是一件吉祥的事情。在这样的情景中,传说中的野牦牛,和作为镇宅驱邪的野牦牛头骨,还有有关牦牛的节日,都以某种预言和寓言方式暗示了一种人类行为的亏欠,暗示了重获上天垂爱,得到生命本源力量的途径和可能。这种渴求导致了不同身份的人们的共同行为:寻找野牦牛。

从四十年前起,追踪野牦牛、记录野牦牛、认识野牦牛,成为了牧人、生态学家、生物学家、人类学学者以及政府官员共同的话题。近些年来,通过社会各界对于生态环保的推动,野牦牛又不时驰入人们的视野。在青海,无论是果洛草原,还是祁连山脉,或者是昆仑山系,都不时发现有孤独的野牦牛兀立山脊,或者成群的野牦牛奔腾旷野。从前,家养牦牛与野牦牛成亲结缘的喜事,也像解冻的冰河重新在河源和江源的草地上发生。

更可喜的是,野牦牛中的一些极为珍贵的品种,也有复原并扩大的迹象。年,西藏电视台完成了一部名为《金丝野牦牛》的纪录片。金丝野牦牛因其毛色呈金黄色而得名,其牛角与牛蹄呈白色,数量比大熊猫还要稀少。金丝野牦牛仅分布在阿里地区和那曲西北部,目前数量不足头。这种野牦牛生性高傲,不与其他色系的野牦牛集群生活和繁殖。藏民族把金色野牦牛奉为神牛,认为象征着好运、平安、幸福,都以能见到神牛为荣。摄影组历经三年,终于在羌塘草原拍摄到了总数量大约为头的金丝野牦牛群。

青藏高原的“黄金神兽”,能够被摄像机所记录,是一种吉祥的征兆,也是青藏高原生态环境逐渐向好的一个风向标。

推荐阅读

●果洛课间舞蹈操录制完成全网首发

●?????????????????????????????????

●????????????????????????????????

●马盛德:人们最终会热爱自己的文化

●格萨尔文化:果洛旅游有了“魂”

●传承人不仅是昨天的守护者,也是当下的主人

来源丨西海都市报

编辑丨恰嘎·觉如

李羌果广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哪里可以根治
全国白癜风公益救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xingxing.net/xhdsbys/74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