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中小学生迎来新学期西海都市报

3月1日,西宁市昆仑路小学举行以“新年新气象‘犇’腾开启新征程”为主题的开学典礼。本报记者张娜摄3月1日,西宁市中小学生走向校园,迎来新学期。“这个寒假,你劳动了吗?”今年开学与往年不同的是,学生们争相聊着干了多少活儿。开学第一天,西宁市第十二中学八年级(7)班的班主任张璐璐的朋友圈,多张组图展示了孩子们在家做家务的情形。有的在擦玻璃,有的在洗碗,有的学生在炸油饼……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让人忍不住为孩子们点赞。“放假前,我给孩子们说,我很不喜欢把假期过成第三个学期,这次最长的假期我要布置最少的作业,语文除了读书没有其他作业。孩子们欢呼雀跃,掌声一片。”张璐璐老师说,寒假里她没有给孩子们留书面作业,而是让他们做了一份特殊的寒假作业——每天劳动。张老师告诉孩子们,这个假期有艰巨的劳动任务:坚持洗碗不少于40天,参与大型家庭劳动不少于5次。话音未落,有的孩子就喊起来:“张老师,你还不如多布置点作业呢!”张老师说:“我告诉孩子们,劳动开发智力,劳动锻炼身体,劳动可以培养我们持之以恒、克服困难的品质,劳动也能促进家庭和睦!”3月1日,西宁市北大街小学,全校师生学习领会“三牛”精神,开展“三牛”精神第一课活动。本报记者祁晓军摄张老师的提议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和认可。就这样,不管是心甘情愿还是被动接受,一个假期里,孩子们擦玻璃,洗被褥,蒸馒头,炸油饼,买年货,装家具……忙得不亦乐乎,也在劳动中获得了快乐。张老师讲了其中一名学生的故事。1月10日开始,小果洗碗至今从未间断。还动手拆窗帘、擦瓷砖、洗衣服、包饺子。医院检查视力,而且在感冒的时候完成了第一次独自去看病。“小果一个假期似乎长大了不少,懂事了不少。”张老师说。张老师为何会这样做?她认为成长比成绩更重要,成长才是人生最好的姿态,成长才是生命最美丽的模样。让孩子们感受生活的烟火气,让他们学会把普通的日子变得有滋有味,这是老师和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张老师表示,以后还会将劳动教育的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让劳动成为常态化,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寻找到学习的快乐。西宁市南川东路第二小学,老师与学生互动学习第一课。本报记者祁晓军摄无独有偶,西宁市南大街小学别样的开学典礼也和劳动教育有关。“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穿衣服比赛就要开始啦!”老师一声令下,一年级的小朋友开始快速穿衣服,迅速拉起拉链,衣服下摆平整可以多加一分。二年级的学生难度升级,是叠衣服比赛,要求在20秒内完成,按照要求完成可得1颗星。三年级是系鞋带,四年级是洗菜,五年级是扎头发,六年级是垃圾分类。3月1日,在西宁市北大街小学,孩子们都收到新年寄语卡片,带着梦想、带着自信,迎接新学期的到来。本报记者祁晓军摄这次比赛设置根据年龄特点,选取学生们力所能及的一些项目,让学生从生活入手,促使他们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争做光荣劳动者。据南大街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记者莫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xingxing.net/xhdsbys/149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