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吉祥图”有什么含义?
八宝吉祥;藏语称“扎西达杰”,又称八吉祥,指八辐金轮,右旋白海螺,莲花,宝幢,双鱼,吉祥结,宝瓶,宝伞,是藏族绘画中最常见而又被赋予深刻内涵的一种组合式的装饰精品,多在壁画,饰品等中出现。
八辐金轮;藏语称“廓罗”,又名法轮。在古印度,轮是一种武器,很有威力,是传说中统治宇宙的转轮王的手中法宝。传说由此法宝,可以不用一兵一卒,能征服一切敌人。后卫佛教借用,寓意佛法圆转,破障去迷,普渡众生,万世不息。
右旋白海螺:藏语称“东嘎”。在藏地,以纹路右旋的白海螺最为尊崇,是稀世珍品,据称问其声者不坠地狱,不转生畜生和恶鬼道。佛经载释迦牟尼说法时声震四方,如海螺之音。现在,在藏传佛教的法会上,也经常吹响海螺,象征佛法远扬三千世界,寓意法音回荡不息。
妙莲:藏语称“白玛”,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至清至纯。藏传佛教一般认为莲花象征着最终的目标,寓意出自浊世,清净无染,修成正果。视为开悟烦恼的菩萨德性的象征。
宝幢:即胜利幢,藏语称“坚参”,在古印度是一种军旗。藏传佛教用它比喻11种烦恼对治力。寓意烦恼孽根得以解脱,觉悟得正果。
双鱼:藏语称“塞聂”。佛教以金鱼比喻坚强活泼,超越时间,自由豁达而得解脱的修行者如鱼行水中,畅通无碍。藏传佛教中通常以雌雄一对金鱼象征解脱的境地,寓意复苏永生再生等。
吉祥结:藏语称“白比武”。在藏传佛教中,象征这只要跟随佛陀,就有能力从生存的海洋中获得智慧和觉悟。寓意回环贯彻,一切通明。
宝瓶:藏语称“崩巴”,藏传佛教寺院中,在瓶内装净水(甘露)和宝石等,瓶中插有孔雀翎或如意树,寓意吉祥,清净和财运,福智圆满,见空无漏,永生不死,藏传佛教认为它象征着灵魂的永生不死。
宝伞:藏语称“斗”。在古印度,皇室成员、贵族出行时,伞是一种仪仗器具,佛教以宝伞象征遮蔽魔障,守护佛法,藏传佛教认为它象征着佛陀教诲的权威。
2、六长寿图
在某些殿宇或活佛,僧人居所门口的墙上常能看到六长寿图,画面上有老人,鸟,鹿,树木,山水,岩石等等,这些动物,人物和景物被认为是吉祥长寿之物。
3、蒙人驭虎
是藏族传统吉祥图案,壁画描绘的是盛装蒙古男子用铁索牵着一只猛虎。据说此图可预防瘟疫,辟邪。
4、龙达
又称风马,汉族其称为经幡,多用以寓指人的气数,命运,五行。典型的风马幡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五彩布幡或纸幡,五种颜色和上绘的五种动物分别对应金,木,水,火,土。中央的马代表土,奔驰的马背上驮有佛,法,僧三宝。又上方的动物是鹰或鹏鸟,右下方是狮子,左上方是天龙,左下方是红虎。风马幡以五行的循环往复表示生命的经久不衰。
龙达常插在屋顶,房头,堤岸,山顶,祭台等高处。
5、雍仲
雍仲是与苯教,佛教都有关系的一大符咒祭。但在藏区一般被认为是苯教的标志,象雄人旦巴辛绕在巫教基础上创立的苯教就称为“雍仲苯”。十字和雍仲图案是火和太阳崇拜的象征,在世界所有古老民族文化中都有出现,如我国内地中原腹地新石器遗址,印度婆罗门教,佛教等。最常见的是如来佛胸前的瑞相符号,梵文称为“吉祥海云”。
6、财神天象
又称“牵象行脚僧”。旧时,藏区寺院的大殿宝厦,贵族的住宅,喇嘛居室以及其它正厅的墙上的所绘壁画之一。行脚僧传为圣主婆罗门相或财神毗那夜迦之化身,大象为其坐骑。该图为一婆罗门装束的行脚僧牵着一头驮着满载喷焰末尼宝盘的大象,面向里屋行走之相。为资财源源不断或殊胜、共同之悉地无碍获取之象征。过去此图一般仅限于有身份地位的人家或寺院中绘制。现在藏区的民居,公众场合多有绘制此图,大凡取其招财进宝之意。但绘制
此图一定要面向里屋(面对正门),以强调招财进宝中的“进”,否则便成了资财外泄之意。
7、和气四瑞
和气四瑞又称和睦四瑞,图象征尊老爱幼,和平相处。源于《释迦牟尼本生传》。讲述关于四只动物和睦相处的故事。相传,在古印度波罗奈斯国时期,世尊化身为一只鹧鸪鸟,居住在噶希森林。当时,该森林尚住有一只猴子、一头大象和一只山兔,它们和睦相处,互敬互爱,过着安详自在、幸福美满生活。
它们的情谊如同水乳相融,极为融洽。为了永远保障这种和睦的生活,它们拟共商订立一个永远互敬互爱的崇高约定。于是,以一棵尼枸卢树的成长历程作为确定长幼的依据。
大象第一次见到那棵树时,树枝叶和其身体一样大,猴子是树枝与它的身体一样高时,到那里的。当这棵树又小又嫩的时候,山兔常舔过叶子上的露珠。最后说:其实这棵尼枸卢树是吸收鹧鸪鸟粪便而长大的。
从此以后,它们按长幼奉行尊老爱幼的准则。由此,年幼体大的大象驮猴子,猴子背山兔,山兔头顶鹧鸪鸟。四个动物情如手足,互敬互爱,过得极为和睦相处。
后来,森林里的其他动物见此情景,也纷纷仿效,一时间,整个森林动物世界出现一派友爱、和睦的景象。
从此,向往和平的雪域高原人,智慧地把安定团结、和睦相处的太平盛世景象,以佛经中的讲述四只动物和睦相处的故事为背景,绘制了和睦四瑞这幅美好的图案。图案中有个香格里拉般一方美丽的净土;一棵树枝茂盛的枸卢树结有甜蜜的果实;树前有一只驮有猴子的大象,猴子手捧一枚果子,背负一只山兔,山兔身上蹲有一只鹧鸪鸟。和睦四瑞图描绘了四只动物互敬互爱、共享花果、团结和睦的美好情景。
在全球一体化和人类文化多元化以及民族大团结的趋势下,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团结平等、共谋发展是人类的共识。和睦四瑞图作为藏民族独特而颇具智慧的文化之一小载体,向世人展示和表达了雪域藏人与世界各民族一道以和平、团结、平等共谋发展的美好愿望。
8、七政宝
1)、轮宝(金轮宝):
千辐金轮从天降临,有大威力。轮王巡幸天下,有千辐金轮导引,刹那间便能返回宫中。象征智慧法轮常转,可使众生开悟成佛。
2)、象宝:
身色纯白无杂,犹如大龙。从北方乘空而来,供轮王骑乘,游于四海。象宝,象征远离妄念。
3)、马宝:
有青、黄、赤、白四匹。项颈线条优美,奔驰迅捷快速,性情温驯。马宝,代表精进,勇往直前、速奔彼岸。
4)、君宝(宰相辅臣):
君宝具神通威力,能掌理地下无数伏藏珍宝,善加守护,供轮王一切所需。大臣君宝象征三昧定。
5)、臣宝(将军宝):
效忠轮王,辅弼于左右,智谋超凡,威德勇猛,善于统御士兵,防范敌方侵扰。由于能扫除障碍、守护疆土,所以修行上代表「轻安」。于身奉行布施、持戒等,心理自然轻安。
6)、摩尼宝(如意宝):光明灿烂,普照一切。宫中有摩尼宝,夜晚就毋需灯烛。曾有轮王为验证摩尼宝之妙用,命令大臣在夜里齐备军队仪仗,游赏园林。而置摩尼宝于旌旗之上,引导前进。果真光明遍照,亮如白昼。如意宝使人所求满愿,象征志求解脱的坚定信心。
7)、后宝(皇后宝、玉女宝):
后宝庄严端丽,举世无双。身若盛香之宝器;气息出入,送青莲之馥郁。轮王行走于前,有后宝跟随在后,诸事皆自在。后宝心性纯洁,不受邪恶所染。常说慈爱温暖话语,大家乐于听闻;面容光明灿烂,人所喜见,故象征「欢喜心」。七宝也象征「七觉支」。佛在《轮王七宝经》最后揭示:如来出世时,宣说七觉支法——「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等。此能令所有众生如法修行,而获安乐利益,故众人当勤加修学。
轮王七政宝亦可作人心七种譬喻:知足、感恩、精进、服从、忠实、满愿、柔软。能有这七种心者,是人中之王。想要成就人中之王,比沉迷破碎希望更加容易;劝请大众,勿妄求一夕致富,而迷失安贫乐道之志。
望一眼七宝像,刹那生起法喜满足之心。
9、轮回图
轮回图是藏传佛教对众生生死流传的一种教理。认为众生因为生前的善恶行为,在天界、飞天界、人界、饿鬼节、地狱界、畜生界轮回转生的过程。藏传佛教有专门的图示加以展示,整个构图呈圆轮型,内外分四道园轮层中心园轮为鸡、蛇、猪纹样,象征佛教所认为的最根本的三种罪孽:贪、嗔、痴。第二圈为黑白色色段,分别象征三恶趣和三善趣。第三圈分上下两部六段构图,具体图写六道轮回,上部三段为善趣中的天界天界、非天界和人;下不三段为恶趣中的恶鬼界、地狱界和畜生界。此图一般出现在寺院正殿门外的壁画上。
监制:史凯
责编:苏寅萍
来源:香巴林卡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xingxing.net/xhdsbys/10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