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到二月二,青海的春节习俗与老规矩

春节是中国人最传统、最为重视的节日,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各种传统的年俗已渐渐离去,但是在乐知天命的河湟百姓的生活里,“年”还是被有滋有味地保存了一部分。看看你的年,过得有没有青海味道?

阿舅不过三丈人不过五

青海人极为重视舅舅,不管婚丧嫁娶都要把舅舅摆在前头,所谓"阿舅外甥亲,打断骨头连着筋",还有老话说:“阿舅是骨头的主。”意思即舅舅是很亲的长辈。送灯就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体现着一种不同与其他亲人之间的血缘情愫。

旧时,拜年要拿规定性的礼物。城市人一般拿糕点、烟酒、水果:农村除点心、罐头之外,还要带包子、礼馍。一般性拜年,只拿点心或包子就行了,串亲必须带礼馍。如果外甥走舅家忘记或未带礼馍(或带了礼馍而舅家未留礼馍),就表示终断以后来往,舅家也不给回礼,也不给送灯了,第二年,外甥也自然不再去拜年了。去舅舅家拜年,一般,舅母都会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手工拉面,青海人称"接年面",取岁月延绵之意。

初一到十二天天有指代

初一到十二,天天有指代。头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果十菜,十一萝卜十二蒜,过了十三再不算。

据说,根据《占书》记载,这初一到十二的顺序是上天创造万物的顺序。所以,这十二天每天的天气,成了人们占卜人运、农耕和畜牧好坏的根据,确定来年计划。顺便提及的是,人和谷相辅相成,人靠谷活,谷靠人种,相互依存,缺一不行。最为重要的,有“七不进,八不出”的讲究,在外面的人,初七这一天不进家,初八这一天不出门,护佑人和谷的安全。

年初四前忌洒扫擀长菜刀封起来

大年三十晚至年初三,青海人家中不洒水、不扫地、不担水、不发脾气,擀面杖和菜刀"封"起来,初三下午上坟、放炮送神,到初四才能动用。过了正月初四,一般拜年活动基本结束,从初六开始由舅家给外甥送灯。

初五吃搅团穷神快滚蛋

初五被认为是“五穷日”,人为什么穷,那是因为穷神的纠缠,使你运背时,左踏左窟窿,右踏右窟窿,事事交厄运。穷神有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这大过年的五天,你吃也吃好了,喝也喝足了,这晚吃碗搅团,迷迷糊糊,打发你该回去了,再别往后看,叫我得平安。

正月大过年忌打家什忌打碗

人们认为这过年是神佛祖先和后人的大团圆,供桌上香蜡明烛,祭祀酒馔,炕头上祖辈团聚,合家言欢,要讲个安静、祥和、吉利,忌讳打家什打碗,惊动神佛祖先,这几天厨房里的女人们非常小心,有谁实在不防打碎了,就说“岁岁平安”,“恭喜发财”等等,讨个好口彩,讲个吉利。

过年讲礼行善言美行宽待人

过年大家好像换了个人,新衣新帽,善言美行,非常讲礼行。见了长辈磕个头,见了平辈问个好;在家不打骂孩子,不吵嘴,在外不跟人争长短。

腊月没钱过年急转圈

正月里秧歌唱得不见面

按传统习惯,从大年初四到元宵节每天黄昏之时,在街头巷尾,趁饭后酒余之空闲,人们主动聚在一起,敲击鼓锣,唱太平歌。唱的内容均为期盼太平、祈祷吉祥之意。太平歌俨然成为了旧时青海人民的春节晚会。

除了唱太平歌外,青海人最爱的就是耍社火,正月初八后,排练一新的社火班子在城乡相继上演,一时旌旗飞扬,锣鼓喧天,万人空巷,热闹非凡。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形成高潮,十六接近尾声,十七晚上俗称“黑十七”最后演出一次,之后全部演出活动便结束。

正月十五团圆饭

老少男女赏灯忙

转眼间已到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除了吃一顿团圆饭外,青海人最重要的活动便是浪花灯。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乐都七里店九曲黄河灯会和湟源排灯俨然成为花灯的主打品牌。黄河灯会以八卦图布阵,吸引十里八乡的群众扶老携幼,前来观赏,整个黄河灯会犹如一片灯海,流光溢彩、璀璨夺目、犹如仙境。而湟源排灯以不同形状、不同结构的灯配以不同的故事绘图,在灯光闪烁时,人物静中有动,犹如电影,成为古城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除此之外,青海部分地区的群众在元宵之夜还有跳火堆、舞火龙等习俗。

二月二来龙抬头

一年劳作再开始

正月十五过后城里人就开始忙碌新一年的工作,而居住在农村的群众依然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中,直到二月二龙抬头之时,吃炒豆将腊八吃的粥崩开后,神清气爽的人们才开始新一年的劳作和生活。

西海君综合自网络

监制/史凯

责编/苏寅萍

推荐阅读

青海人拜年短信这么发才稳当……

33个省市的春节福字新鲜出炉!青海的福字最霸气!

今日西海都市报头版

↓↓了解更多新闻资讯,







































咨询白癜风医院
擅长皮肤病白癜风诊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xingxing.net/xhdsbrc/67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