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推荐一篇报道,来自-02-25的西海都市报!
如果你在农村看过戏,就一定会记得那些生动的场景:简陋的舞台上,俏丽的花旦,端庄的青衣,哇呀呀登场的大花脸,比专业乐手更投入的民间乐队;舞台下聚精会神的老戏迷,大幕边踮起脚的小孩,当然,一定还有热闹的小吃摊以及站在摊边闲聊的老农……
来到乐都县蒲台乡,正是农历正月十四。这天,乡里热闹非凡,蛇年春节蒲台民间秦腔联合剧团会演正在辛家庄村委会大院里举行。听说会演将持续三天,轮番上演的九部大戏,让爱戏的庄稼人过足瘾。
近乎百年的秦音秦律
“我把这长安丝绸凤翔酒,临潼石榴商南姜,铜州大枣彬州梨,蒲城县的熏蚊香……”2月24日11时,辛家庄剧团以本戏《福寿图》拉开会演序幕。
蒲台地区民间秦腔演出有着久远的历史,自19世纪20年代从陕西传过来后,就在此地生根开花结果,19世纪七八十年代,蒲台乡村村都有秦腔剧团,逢年过节都会组织演出。在文化匮乏的那个年代,秦腔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奠定了蒲台地区民间浓厚的文化氛围。
时代的变迁,演员年龄老化,服装、道具、乐器损坏严重,让蒲台的民间剧团一时间先后解散,仅存的黑窑洞、赵家庄等十多个村的秦腔剧团,也只在每年二月二、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演出。曾经风靡一时的蒲台秦腔,随着文艺形式的多元化、一时间兴起的打工热,渐渐淡出村民的生活,但这种局面,任谁也无力扭转。
年,在国家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省上提出的建设文化名省等利好政策下,蒲台秦腔迎来发展的“第二春”。当年4月,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乐都县蒲台民间秦腔联合剧团正式成立。全乡成立了9个秦腔团,经过精心策划和筹备,收集整理出秦腔剧本二十余部,编排全本秦腔戏14台。蒲台乡的秦腔,呈现出春风吹又生的态势。
乡村舞台的秦腔盛典
早场11时的《福寿图》演罢,没有热水洗脸,演员们就用干纸蘸上点凉水,待纸张柔软后,再在香皂上来回蹭蹭,就从额头开始卸妆。因为没有专用卸妆油,冻得发硬的油彩很难擦干净,这样的动作就需要重复多次,着了油彩的脸一时变成混了色的调色板,惹得一群半大孩子跟着看热闹。
“眼睛别眨。”另一间屋子里,李茂林正在给饰演衙役的年轻演员化装。14时,上岭剧团将演出《昊天塔》,李茂林在这出戏里饰演孟良。那双拿惯了锄头和瓦刀的粗糙大手,三指一紧,握着一支纤细的化妆笔,时间不长,就勾画好了小衙役的脸。
为了追求舞台效果,演员们将戏服套在薄薄的线衣上。穿戴整齐后,再在戏装外面披一件厚衣服。服装间里,上岭剧团初次登台的周学玉穿着花边褶子,正低头扣扣子,问她为何不披件外衣,扮相俊俏的她腼腆地笑着低头不语。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对这些农村剧团的非专业演员来说,能带妆登台演出的日子不过十几天,可他们却坚守着“戏比天大”的艺术追求,这种敬业执著,让人刻骨铭心,让人感动不已。
时针指向19时,高原生出凉意,台下的观众却一如白天那么多。“一缕幽魂无依傍,星月惨淡风露冰。”舞台上,身着白色单衣的李慧娘唱出自己的哀怨,观众们屏气凝神,细细品味。当看到手持阴阳扇的慧娘,为掩护裴郎展示出“十八滚”“喷火”的特技,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此时此刻,你能说远离秦腔发源地,身处高原厚土的青海人不爱戏、不懂戏吗?
看着台下黑压压的观众,蒲台乡副乡长曹顺录说,当天的三场演出,每场的观众都有四五百人。“联合剧团的成立,带动了大家看戏演戏的热情,不到一年的时间,全乡28个村有12个村组建了13个剧团,演员近三百人。这种繁盛场面的出现,折射出了农民富裕后对文化的需求,秦腔提升了蒲台乡村文化的内涵。”曹顺录很是自豪地说。
根植高原的古老旋律
爱戏的蒲台人,除了当天赶去看联合剧团的会演外,不少村庄还在村里的小舞台上自行演出。
有两百多户八百人左右的山桃村,曾经将秦腔唱得声名远扬。村党支部书记严顺桢说,山桃村从19世纪50年代就开始唱秦腔,到80年代迎来鼎盛期,人才济济的山桃村,现在一个村就拥有山桃、山城两个剧团,每个剧团的演员都有30人以上。
山桃村的舞台不算很大,越过半米高的土台,掀开门帘,就能看到舞台后侧不到两米宽的一段狭长窄溜,被幕布隔成后台。泥坯糊成的后墙上,几个搭红的被面缝缀在一起,当成窗帘来遮风,倒是几口大木箱子里放着蟒袍褶子、凤冠霞帔,让人对他们的家底另眼相看。
逼仄的空间里,暂时不上场的演员围成一堆站在角落里,有人默默地念着台词,不时翻看记着台词的小本。山城剧团的团长辛元亨说,因为没有多余的经费,有些道具和配饰靠演员自己动手制作。当天演出《烙碗记》里的磨盘和墓碑,就是辛元亨用纸板做成的,青衣张国梅脸颊两侧的鬓,是她用黑色人造革剪裁成柳叶状后,再用一根细皮筋连在下巴处,独特得倒也能以假乱真。
热爱是不讲求回报的。年近七十的李积有是山桃村两个剧团的导演,自从剧团成立,他就和同村的赵元芳,义务为大家排了《彩楼配》《火焰驹》等六部大戏。为了提高演技,两位导演带领演员苦练了50天,白天干完庄稼活,从晚上7点要排演到11点多。为了演好戏,演员们将唱段录到手机里,一有时间就聆听模仿。正月十六晚上,山桃剧团将以《黄河阵》为蒲台乡的秦腔会演画上句号。
秦腔是根植于土地的旋律。热爱秦腔艺术的蒲台人,当演出渐渐淡去,生活开始复位时,他们会回到真实的生活状态。没有什么虚妄的诉求,他们只是演出着并快乐着,他们在河湟乡野间,吼出秦腔那种在大风下扬起沙子般的强劲感觉,在不知不觉间,充盈着自己的精神生活。
赞赏
长按白癜风应注意些什么白癜风复发怎么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xingxing.net/xhdsbrc/6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