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寻根问祖话阳庄

北京白癜风诚信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树高万丈叶归根;寻根问祖平常心。”中华民族这种根文化自古就有,绵延不绝,令人难以忘怀。

去年秋季的一天,我和叔叔阴峯文,堂弟阴科武,还有侄儿阴承俊,儿子阴承斌和大孙子阴恩嵘迎着凉爽的秋风,分别乘动车和飞机,终于踏上了去山西省平遥县朱坑乡丰盛村阳庄的寻根之旅。

坐了六个多小时的动车,下午两点多钟,我们一行家人到达平遥高铁站。早已等候在车站外的儿子阴承斌给未曾谋过面的山西平遥宗亲阴俊伟打通了电话。

阴俊伟等四人开着三辆轿车来车站接我们。

中午饭局,我们在路边一家特色面食馆,点了几样当地的炒菜。用餐时,几位宗亲都操着山西老腔,让人半懂不懂的。

饭后,我们驶往了向往已久的老祖先的老家----朱坑乡丰盛村的阳庄。

来到阳庄,感觉这是一个靠天吃饭的小山村。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朱坑乡丰盛村阳庄,离平遥县城二十公里。这里,东南丘陵山区,主要以玉米,豆类,薯类和瓜果为主。村里村外都是枣树,核桃树,还有花椒树等经济树种,看来还是一个很贫穷的小山村。

远远望去,这个依山而建的小村子在秋日阳光下是非常美丽的,周围满眼绿翠,山野一片五彩斑斓,山间清水环绕的小溪,将整个村庄掩映在绿海青帐之中,一切都近似于原生态。

在谈到乐都家族的老人文革期间将家谱藏在风匣里,尔后被转移到人烟稀少的偏僻深山居住的阴氏家中时,阴俊伟显得无比激动。

进入村子,一位叫阴钰海的老人非常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家坐坐。

一阵寒喧,老人拿出了他家保存的神子,在虔诚的氛围里,我们用清水再次洗了洗手,我一眼就看到了老人先人阴正文、阴正武的名字。这不正是家谱中我的先祖阴正山和其弟弟阴正林的堂兄弟吗?

阳庄,这就是我们常常提及的阴家庄吗?这就是我始祖阴学敏出生,尔后从这里走出的地方?几辈人的不解之谜,使我的家人们魂牵梦绕,多少次梦中独游的地方?年的历史沧桑,终于让我们找寻到了你。

论辈份,阴钰海老人和我平辈,阴俊伟小我一辈。

我和阴俊伟谈的十分投机。阴俊伟说,以前听老人们说,不知是青海,还是上海的,总之有一个海字,老祖先们在外闯荡发迹后,曾回来过阳庄(阴家庄),帮助家乡人修了两座庙,还架了一座桥。现在阳庄桥的地址上,还资助过堂兄弟们买田买地,但无明确记载。只有一块碑上有锡某的名号,据考证,平遥无这名号,乐都有字锡民等号的,这就证明来平遥的老先人系青海海东乐都东关阴氏宗亲。

我们一行在阴俊伟先生和村里几位上了年纪的宗亲的陪同下,沿着弯弯曲曲的砂土路,来到了村东头一处半山坡上的三孔窑洞门口,都是用石板筑起的。那仅剩半截的青砖大砖墩,好似还见证着它当年的辉煌。我感觉,这门墩,还有进门爬坡的路道,几乎和我家的阴家老宅院十分相似。

老人们说,三、四十年前这窑洞还有人居住。

我们爷孙六个人虔诚地爬在窑洞门口的土地上,向老先人曾居住过的窑洞方向磕了三个头,表示我们深深的敬意。

宗亲阴子明、阴子军兄弟指着脚下一排座北向南的窑洞说,这是以前我们的家,也30多年没人住了。

路边的两眼水井,还有阴氏庄户人家在抽水灌溉。我走过去,看到井边的大石头上,依稀能还辨别认出一个“阴”字来。

水井中打出的水真甜,这水都是从大石缝中渗出的,不知道老先人们花费了多大劲,才在石缝中打出这两眼井的。

井北二十余米,有棵三、四个人才能围抱的大槐树。

平遥教育系统退休的年近八旬的阴腾霞老人说,这里以前有四棵大槐树,砍了三棵,在大跃进的年月,砍去炼钢铁了,这一棵是最小的。

我了解到,这叫阳庄的阴家庄,三十年前搬迁到了水沟的对面,现在这里仅剩五户人家居住,好几户平时在太原市居住,只有盛夏才回来。

阴俊伟介绍:现在我们站的这地方,就是我们所说的阴家大庄,从这出土的石碑上只有阴家庄三个字,只不过缺个“大”字。

离开我的祖先曾居住的窑洞,在群山环抱下,土窑上空山岚袅袅,更显得神秘秀丽。

第二天,8月18日,

在山西省首届阴氏家族寻根聚会上,我儿子阴承斌代表青海乐都东关阴氏人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会上宣布,青海乐都阴氏家谱是目前山西省发现保存最完整、最古老、最久远的阴氏家谱。

就要依依不舍地离开阳庄了,站在我先祖曾经架设阴家庄原址的阳庄桥上俯视,真想再一次漫步河岸,掬一捧甘冽河水,洗面冲尘。就要依依不舍地离开阳庄了,再也不会看那晨起时斑鸠嘀咕,喜鹊、麻雀叽喳觅食的情景了。就要依依不舍地离开阳庄了,再也听不到耳畔时不时那鸡鸣犬吠声了。就要依依不舍地离开阳庄了,一个朦胧、遥远的老家,一个魂牵梦萦和牵挂的老家。就要依依不舍地离开阳庄了,好像历史的脚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愈来愈明显了,让人感到分外亲切,还有一股股说不出来的淡淡的伤感。

阴汉武,男,笔名:林荫,年3月生于青海乐都,现退休居成都。原青海省《海东日报(海东报)、(西海农民报)、(海东时报)》社编辑、记者,广告部主任,《西海都市报》海东记者站第一任站长,新闻作品先后40余次获全国优秀党刊、全国地市报和青海好新闻一、二、三等奖奖项。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和杂文等,散见于省内外各报刊和网络文学平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xingxing.net/xhdsbrc/125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