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舆全览图》中的青海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绘制地图的工作就一直没有停歇过。青海的地形地势很早就被古人以地图的方式记录了下来,上古时期的《九鼎图》中,古人将青海的山川、草木、鸟兽等形象绘制在九个鼎面上,以供渔猎和外出旅行的人识别猛兽以及熟悉地形和道路。到了汉宣帝时期,河湟地区流传下来的《破羌方略图》不仅绘有军事地图,而且要在图上注释方略。再到明朝时《秦边九卫图》详细地绘制了西宁卫城的面貌,并用象形符号表现了西宁卫城的城墙、城门、河流、山脉、房屋、桥梁等,后被收录在《秦边纪略》中。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康熙帝命人从北京起开始了一项前所未有的测绘活动。这次测绘活动的成果被收录并编修成《皇舆全览图》,这是1比40万的比例绘制的,包含了清朝统治的全部疆域。其中青海地区的测绘工作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主要是从西宁府至西藏拉萨这一段,后来又被称作《青海、西藏舆图》。
关于康熙年间青海境内绘制《青海、西藏舆图》的情况,我省地方史学家朱世奎先生说:“青海流传下来的不少地方志,诸如《西宁卫志》《西宁府新志》《西宁府续志》等书中都收录了许多前人所绘制的舆图,这些舆图运用传统中国山水画的形式用象形符号标出青海各地的山川、河流、房屋、隘口等地图信息,虽说给人们进一步了解志书提供了方便,但这跟真正意义上的精确标记的疆域图还是有很大差别的。《皇舆全览图》中最重要的是标有精确的经纬网,人们在绘制《皇舆全览图》时,是结合了西欧先进的测绘技术和中国传统的测绘方法进行实地测量的,在天文观察和星象三角测量中运用了装有望远镜的象限仪,通过观测天体星象的位置进行推算。进行距离测量时用到了当时统一尺度的绳索,通过这种方式测得西宁的经纬度,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方式。”
据《青海省志·测绘志》记载,后来青海的测绘成果被收录到《皇舆全览图》中,乾隆二十二年(公元年),后人在《皇舆全览图》的基础上进行补充编纂,到乾隆二十五年完成的《十三排铜版图》中,青海地区在图的九排西二,图内绘有经纬网,并标记了河流、山脉、居民地。朱世奎先生说:“清朝的《皇舆全览图》也是随着清朝康熙时期至乾隆时期,疆域的延伸而逐渐完成的。据史料记载,初次录入《皇舆全览图》的是青海西宁至西藏拉萨这一段,到乾隆时期青海的绝大部分疆域才被绘入图中。初次绘制时,康熙帝派了两个人结合中国传统的罗盘定位方向,和统一刻度的绳索丈量土地,以及先进的西方测绘技术进行实地勘探,测出西宁的经纬度,并最终完成了《青海、西藏舆图》。”
从清朝中叶至民国初年《青海、西藏舆图》一直是最精确地记录青海广大地区地理信息的史料,它为后世的测绘工作提供了方向。
来源:《西海都市报》
监制/李皓责编/王春雪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xingxing.net/xhdsbrc/11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