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山水文化生态优势,打响庐山天下悠

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并及时学习贯彻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市直相关部门于8月至12月举办“贯彻十一届六次全会,见证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

8月17日,九江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举办首场专题新闻发布会,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谭晓峰介绍了“依托生态文化优势,推动现代旅游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一起来看具体内容。

发布会现场

主发布人

放大山水文化生态优势

打响“庐山天下悠”总品牌

推进现代旅游高质量发展

九江旅游发展概况

我市旅游经济持续保持稳定快速增长态势。十二五期间,全市旅游经济各项指标位居全省首位,全市共接待游客突破3亿人次,年均增长37.44%;旅游总收入突破亿元,增速为44.7%。年,共接待旅游者1.21亿人次,同比增长15.2%,实现旅游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22.4%。年接待旅游总人数.86万人次,同比增长33.89%;实现旅游总收入.59亿元,同比增长31.57%。

在改革中发展

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庐山成功设市,改变了多年来一山多治局面;组建了九江市文化旅游集团公司,构筑文化旅游投融资、营销、运营平台;率先在全省各地市中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全市所有县市区“局改委”工作完成;大力推进1+3+N体制,庐山、庐山市、武宁县、庐山西海管委会设立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工商所、旅游巡回法庭;建立健全了兼职委员制度,旅游市场联合执法取得重大进展;长江游轮恢复通航,境外游取得重大突破;加快智慧旅游信息指挥中心建设,智慧旅游加紧建设中。

全域旅游初具规模。突出庐山的引领、带动和辐射效应,着力形成“全域+全业+全季”旅游格局。庐山获评江西最具影响力大景区第一名,庐山西海5A景区创建完成省级验收,同时获评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创建单位。武宁县被列入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计划。武宁、湖口被评为全省旅游强县。武宁县荣获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建设示范区”。石钟山获评全国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联合教育局遴选了16家“九江市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截止目前,全市现有开放经营的景区(点)近家,A级景区35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15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1个;现有旅行社96家,其中出境社6家,国内旅行社90家;共有星级旅游饭店60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16家;共有星级农家旅馆44家,A级乡村旅游点75家。旅游汽车公司6家,旅游汽车多辆,直接从事旅游人数达1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超过30万。

在开放中前进

城市形象更加鲜明。创新营销方式,做活宣传手段,强力推出了“庐山天下悠”的城市旅游宣传口号,九江旅游品牌更加响亮。陆续获得“全球网民推荐的最中国旅游创意名城”、“最美中国.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国十大活力休闲城市”等殊荣。年九江作为“美丽中国”国家旅游品牌之一,亮相伦敦地铁,被新华网评选为国际知名旅游度假城市,荣登最美中国榜。

旅游业态日渐丰富。建立了完备的旅游产业体系,全市旅游业态种数达38种(类),形成了一条极品旅游线路、两条黄金旅游线路、四条特色旅游线路等种类齐全的旅游产品体系,出现了滨湖度假、温泉养生、水上运动、商务休闲、山水养老、文化演绎、婚庆婚俗、研修游学等旅游新业态,打造出了中华贤母园、山水菁华养生养老中心、武宁西海湾景区夜游、“跟着课本游九江”、“万名台胞游九江”等一批新产品。

旅游项目稳步推进。注重以提升旅游品质为目标抓项目建设,旅游基础设施面貌一新。庐山索道、中华贤母园、东浒寨、东林大佛、庐山滑雪场等一大批旅游娱乐项目建成并对外开放。年度,纳入调度范围内的重大旅游项目43个,项目总投资.25亿元,1-6月份累计完成投资47.94亿元,占1-6月份计划投资61亿元的78.60%。寻阳古城项目7月正式动工。武宁上演实景水秀《遇见武宁》。

在生态中崛起

开发保护并驾齐驱。坚持保护生态和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两手抓”,实现旅游发展和生态建设双赢,走出一条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崛起之路。完成《九江市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总体规划》、《九江市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庐山西海片区旅游总体规划》、《大庐山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市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全面完成,全市实现县(市、区)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全覆盖。全市3A级以上景区都已完成了旅游规划编制工作。

乡村旅游提速发展。推进乡村旅游“三结合”工程,将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旅游产业扶贫、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落实一批乡村旅游接待设施配套项目和资金,开展旅游精准扶贫工作,举行了“乡村旅游提升年”等活动,高起点打造了长水、舜德、易家河一批乡村旅游产品和青峰寨、东浒寨等乡村旅游景点。年九江荣获“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称号,永修县被国家农业部评选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

市场环境明显提升。实施“鹰眼计划”,联合相关部门先后持续开展“利剑行动”、“春雷行动”、“风暴行动”等专项整治,重点打击“四黑”(黑车、黑社、黑店、黑导)违法行为,健全“1+3+N”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实现旅游执法和投诉受理“全天候”和“全覆盖”,为游客创造更优质的旅游环境。近三年来,累计出动检查人员余人次,检查旅游企业余家次,立案调查处理涉嫌违法违规案件12起,对旅游企业不规范经营行为进行现场下达责令整改40家。

未来九江旅游如何发展

未来九江旅游的发展,将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实施为契机,围绕“两圈两带”大战略,紧扣“庐山天下悠”大品牌,突出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绿色生态主题,做足山水文章,推动旅游全域发展,把九江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山水文化名城和旅游度假胜地。

以庐山为龙头,打造山、江、湖、城联动发展的全域旅游格局,唱响“庐山天下悠”品牌。力争实现旅游人次和收入增长20%以上。工作主线是突出“一个牵引”、“两大特色”、“三大创新”,发挥“四大拉动”,实现“七大提升”。

“一个牵引”,即以旅游项目建设为牵引,落实我市重大项目“见效年”活动,以大投入推进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通过改造提升、挖掘整合、演绎嫁接等方式,抓紧重生、衍生、新生一批旅游项目,突出“庐山天下悠”系列品牌项目,打造寻阳古城等“十大引领项目”。推动项目落地,进而推进武宁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庐山西海和石钟山创建国家5A级景区。

“两大特色”,即山水特色和人文特色。围绕山江湖城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生态做文章,提升历史文化与旅游的关联度、融合度,用历史文化支撑旅游、包装旅游、指导旅游、统领旅游,使历史文化旅游成为九江的特色和优势。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全力配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创工作,积极发展文化体验旅游。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进景区,进机场、车站、码头、游客集散中心等人流较大的公共场所。依托宗教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宗教朝圣旅游产品。

“三大创新”:

理念创新。旅游业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由景区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由团队游向自助自驾旅游转变,由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转变,旅游+文化、农业、工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断凸显出来。下步九江旅游要突破传统模式,具有国际思维和世界眼光,上一些具有世界水准的旅游项目,高位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丰富旅游业态。把旅游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新的增长点来抓。通过旅游+发展,在三产中起到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中,让青山绿水成为金山银山,为九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做贡献。

机制创新。稳步推进山上山下融合,统筹山上山下发展,整合大庐山旅游资源,着力发挥“1+12”的新优势。机制创新上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逐步推进庐山西海“跨区合作”管理机制无缝发展。

融资创新。旅游项目投入大、回报慢、融资难是一大瓶颈。充分利用社会资金资本,通过资本、股本、ppp等市场运作手段,多途径解决旅游项目融资难的问题。

“四大拉动”:

政策拉动:市委市政府7月出台实施《关于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我市旅游发展的定位、目标和发展路径,必将为我市旅游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

项目拉动:年,纳入全市重大旅游项目共计43个,项目总投资.25亿元,计划完成投资.93亿元。大批续建、新建项目的的稳步推进,为九江旅游业发展输出了强大的发展后劲。

文化拉动:我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及“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申创全面开展,创建为九江旅游业释放了充足的发展活力。

活动拉动:今年,我市确定举办的大型节庆活动54场,庐山国际茶文化节、5.19中国旅游日、武宁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庐山寻梦赏花节、金秋赏枫节和冰雪嘉年华动、八里湖海韵沙滩音乐美食嘉年华、鄱阳湖候鸟全国摄影大展等旅游节庆活动,将大幅炒热九江城市形象,确保旅游营销“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高潮”。

“七大提升”:

全域旅游提升:即加快“山江湖城”联动发展,做好上下联动、山城联动、山水联动、江湖联动和文景联动五篇文章,推动旅游业向全域、全季、全业、全时拓展。实现从“一处美”到“处处美”、从“一季游”到“四季游”、从“一业旺”到“多业旺”、从“白天游”到“全天游”四大延伸。

品牌创建提升:加快推进庐山西海创建5A工作,启动石钟山创5A工作。推进武宁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今年3A景区创建达到20个(含乡村旅游点)。

乡村旅游提升:启动打造“三百工程”:百里环庐山文化旅游观光带、百里环西海休闲度假旅游带、百里长江绿色生态示范带。积极推动采摘园、农家乐、民宿游等提质升级,推动度假乡村、现代农业庄园等新业态新产品,打造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线路。

研学旅游提升:要发挥九江文化厚重优势,深度挖掘研学要素,丰富研学游线路,大力开展研学旅游。5月联合市教育局,启动九江市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遴选命名活动,根据中小学不同学段的研学旅行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发自然生态、国防科工、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等板块,挖掘富有特色的研学活动主题。

智慧旅游提升:建设九江市智慧旅游信息指挥中心,由点到线,由线联面,将智慧庐山、智慧西海、智慧武宁等纳入市级智慧旅游中心,完成一网一视频建设。启动“九江旅游APP”、九江旅游网、九江旅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xingxing.net/xhdsbrc/112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