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食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bdfyc/140303/4346840.html
近日,一张“全国压岁钱地图”在网上刷屏。
颜色越深说明平均压岁钱最多。其中,福建省以一片血红色鹤立鸡群。
图源:某理财APP
据悉,福建孩子收到的压岁钱红包平均高达元,福建莆田的压岁钱水平甚至高达元,是全国大部分地区的20倍以上。
但是与之对比鲜明的广东,地图显示,广东压岁钱平均水平仅为50元,被网友们调侃为“遭小孩嫌弃,被大人追捧”。
然而,有不少广东人惊呼算多的了,我们经常都是1块、5块。
广东“新年利是”习俗
和大多地方稍有不同
广东不仅仅是派给自家孩子
来拜访的亲戚朋友邻居小孩
以及家里的保姆、清洁阿姨
或看门大爷、车库保安等等
都能收到5-元的“利是钱”
主要是图个意头
在广东,广东人称发红包为“派利是”,取其“利于市”“利于事”的好意头,而且红包必须一派派两个,代表夫妻双方的祝福。
许多退休或者无收入的长者,“利是”包里就是两张一元,照样高高兴兴地派,照样换来晚辈一声“健康长寿”的祝福。重好意头让广东人发红包没压力。大家都图个大吉大利,没人计较谁的红包多,谁的红包大。
我们来聊聊发红包这事的历史——
红包的起源是压岁钱,又称利是封、红喜袋,最早盛行于西汉时期。那个时候的压岁钱,叫“压祟钱”,是一种铸成钱币形状、用来压住邪祟的吉祥物件。因为“岁”与“祟”谐音,后来压祟钱改称压岁钱。老人家用红线把它串成一串,在年三十晚,压在小孩的枕头下,给他辟邪,叫压岁(压祟)。
(来源:视觉中国)
宋元时期,礼金红包习俗流行开来。据记载,在宋代过年时老人送小孩压岁钱,店家送买家喜钱,婚礼上送礼金等行为已经深入百姓生活当中了。
如今,我们更是“传统红包”和“手机红包“两不误。
但是,近年来,一些地区的攀比风日盛,一些人因不堪“红包”负担而把春节称为“春劫”。
小时候都期盼过年的压岁钱
而到了自己发压岁钱的时候
终于知道大人春节都要经历什么心情
红包含有社会和文化两层意义
社会意义涵盖经济价值和人情交往
文化内涵包括祝福等象征意义
红包的文化内涵应该大于社会意义
这个春节,你发(收)了多少压岁钱?
来源/综合澎湃新闻
齐鲁晚报消息
监制/史凯
责编/苏寅萍
推荐阅读“今天我不喝酒!”男子在酒席上的话刷爆了朋友圈!
青海人春节怎么玩?最有趣的民俗活动在这里!
↓↓了解更多新闻资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xingxing.net/xhdsbfz/11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