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西海都市报记者再访汶川

断壁残垣间,绿树和青草悄悄生长。坍塌的巨石堆旁,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十年之后,走在老北川,悲怆依旧,但一路所见,可感受一股奋进的力量。在“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之际,受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之邀,西海都市报记者随“十年看巨变全国都市媒体总编辑四川行”采访团,前往都江堰、绵竹、德阳、北川等地,实地探访十年间,这里人们的奋进和这片土地的蝶变。

媒体人缅怀地震遇难同胞。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陈羽啸摄

来访者走向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老北川县城地震遗址。

北川新生

新北川县城北宣摄影

大山苍翠,蜀道山间蜿蜒前行。老北川县城,坐落山谷间,道路旁十年前落下的巨石尚在。

5月6日,老北川县城,满目断壁残垣。十年来,老北川仍保留着震后的模样。只是,水泥块上,大石堆里,长出了青苔,冒出了绿草。

与十年前不同的是,开裂倾斜的楼房,有了支撑的钢架,有的楼体旁拉起防护网。路旁木质的护栏,还有小树,系着朵朵白色的小花。

老北川一片寂静,三三两两的人群从已经长了青苔、冒出青草的残垣中缓缓走过,在一面面展示牌前驻足观看。有的沉默不语,有的轻声细语,生怕打扰了那些沉睡的老北川人。

三个鞠躬,献上一枝黄色菊花。十年间,成千上万的媒体人报道了抗震救灾,见证灾后重建。此时,再访北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来自全国各地的都市媒体总编辑,还有一同采访的记者,在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参加公祭活动,缅怀地震中的遇难同胞,很多人眼含泪水。

“5·12”汶川特大地震,撕裂川蜀大地,北川成为了川之痛,成为了国之伤。武警官兵、医疗队伍、援建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学者、志愿者队伍紧急驰援,百万救援大军会聚,冒着余震、飞石、泥石流等危险奋战一线,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树立起了人类抗击灾难史上的巍峨丰碑。

北川新县城所在地名叫永昌镇。有人说,寓意为“永远繁荣昌盛”。新北川县城是年全面建成交付的,由山东省援建。

如今的新北川,新城拔地而起,安昌河蜿蜒流淌,永昌镇展露秀姿。新的北川,新的生活,处处焕发着美丽城镇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美丽山川与美丽人居有机融合的勃勃生机。

北川人不忘重生之情、救援之恩,用自强不息、勇毅笃行,用勤劳的双手绘就一幅生态优先、绿色崛起的动人画卷。

来自北川县委县政府网站的信息显示,年,北川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超预期突破50亿元大关,是震前的3.81倍,文化旅游、精品农业、通航经济、应急产业、总部经济等绿色产业蓬勃发展,成功跻身四川省少数民族县前十强,获评“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模范县”等称号。

钟楼记忆

汉旺钟楼。

钟楼将时间凝固在年5月12日的下午2时28分。

绵竹市汉旺镇,地处绵竹西北沿山,因光武帝刘秀在此地屯兵兴汉而得名。汉旺距离“5·12”地震震中直线距离约30公里。

“5·12”地震后,汉旺地区破坏十分严重,房屋几乎全部坍塌,基本完好的房屋仅占8%左右。年5月13日,华西都市报记者抵达汉旺灾区,发现并对外报道了这座将时间“凝固”的钟楼。

随后,汉旺钟楼指针停留在下午2时28分的画面,迅速传遍了全国甚至全世界。这座指针永远定格在下午2时28分的钟楼,也成为了北川人屹立不倒的精神象征。

汉旺震害遗址,包括东汽厂区、东汽生活区、汉旺钟楼、汉旺部分场镇遗址等。永远定格于下午2时28分的汉旺钟楼是成为“5·12”地震最广为人知、最好的纪念碑。

地震后,汉旺紧紧抓住美丽幸福新村建设契机,确定了以旅游、工贸为主的综合型城镇发展方向,在沿山地区发展魔芋、羊肚菌、有机枇杷等特色种养殖产业,境内德阳——阿坝生态经济产业园区发展迅猛。

汉旺镇先后获得全国文明镇国家级生态镇、全国生态环境及基础设施建设试点镇、全省百强小城镇试点四川省文化先进镇、四川省综合实力强镇、四川省生态文明镇乡等荣誉。

这座时间定格的钟楼下,是绵竹市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纪念馆。全国都市媒体总编辑、记者再次重温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绿色蝶变

一位媒体人走过玫瑰谷基地。何耀军摄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满目绿色,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无视来客,在自己的领地自由活动。

都江堰位于岷山山系与邛崃山系的交会区,处在大熊猫现代自然分布狭长条状弧形带的中段,是大熊猫交配的“天然走廊”,千百年来一直都是大熊猫的乐土。

地震之后满目疮痍,大山也是伤痕累累,到处显露着焦黄的泥石。通过十年的生态修复,矿山关停,栽竹种树,大山重新披上绿装。

都江堰市柳街镇水月社区,原本杂乱的民居,变成了小桥流水人家,变成充满乡愁意境的民宿,有着田园梦想的年轻人,开启了新的生活。

“5·12”大地震后,绵竹市土门镇通过土地流转,大力发展玫瑰产业,利用麓堂村和天宝村的山地资源、水系资源等,实施现代生态农业及休闲观光旅游业项目。

绵竹中国玫瑰谷,乡村振兴的另一样本徐徐展开。大马士革玫瑰和多种月季正在盛放。用玫瑰花瓣深加工而成的玫瑰露、玫瑰茶、保健精油等食用品和化妆品远销海内外。

地震让位于绵竹的南轩小学顷刻倒掉,但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10年后,迎接来访者的,是蓝白黄相间的崭新教学楼,一个个“震后宝宝”成长为“小小讲解员”。

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乡村振兴的启幕,产业也兴旺起来。绵竹市年画村,小小年画构筑起年产值超过万元的大产业。

国之重器

德阳市区,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简称“东汽”)内,有一台年进口,至今仍在服役的“老伙计”——一台9米立车。这台重型9米立车,最初安装于哈尔滨汽轮机厂,年调拨到东汽。

“5·12”地震后,9米立车严重损毁,东汽工人舍不得这位“老伙计”,冒着生命危险将它从废墟中抢救出来,并做了大修与升级改造。

东汽是我国最大的电力装备制造企业之一,也是我国装备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原位于绵竹市汉旺镇。“5·12”地震发生后,东汽名职工和家属遇难,多台设备遭毁,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7亿多元。

震后不到一周,东汽就开始恢复生产;当年8月,新东汽基地开始建设;年5月10日,新基地在德阳市区竣工投产。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简称“中国二重”),重达2.2万吨的8万吨级模锻液压机,震撼了众媒体人。

这台8万吨级模锻液压机,被“二重人”介绍为世界最大的“打铁匠”,它是由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世界最大模锻液压机,于年4月10日投入试生产,填补了我国大型模锻压机制造和装备的空白。

据说,这位“打铁匠”总高42米,仅单个零件超过75吨的就有68个,无论整体重量和单件重量均为世界第一,成功挑战了目前人类制造极限。

记者/何耀军

监制/史凯

责编/何文帮

推荐阅读

重磅!青海有轨电车刚下线,预计年内投运!

好消息!青海一大波景区将免费游…

今日西海都市报头版

↓↓了解更多新闻资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xingxing.net/xhdsbjj/109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